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的协同性分析

时间:2022-05-10 11:45:34

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的协同性分析

摘要:阜阳市是中国五大农民工输出地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离开故园,外出务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劳务经济也成为阜阳的支柱经济之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学习生活。依据阜阳市人口总量的变动趋势,可以对进入城市的农村户籍人口做大致的判断。

关键词:农民工回流;产业承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2000年以来,阜阳市常住人口数量均低于户籍人口,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两者差额从2000年的76万人,扩大到2013年的282万人,从差额变化增长率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都在增加,常住人口的增长滞后于户籍人口,差额稳中有降,差额是负增长状态;第二阶段(2005年-2010年),阜阳市外出人口大幅增加,常住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额增长率基本都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期间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阜阳常住人口与2007年变化不大;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阜阳市常住人口数量又开始逐步小幅上升,2013年阜阳常住人口总量771.6万人,比2012年增加7.7万人,增长1.01%,增速比2012年提高0.7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三,这组数据向人们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农民工由大量的外向务工开始返乡创业就业。

阜阳市农民工流动贯穿着一条主线又出现了一种趋势,即农民工稳定有序的输出和逐步回流创业。在经济尚不发达阶段,通过劳动力的输出换回一部分资金,支援经济建设。经过在外多年的打拼,拥有一定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出者将目光重新又投向家乡。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本土企业、返乡创业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对用工需求大幅增加,为劳动力回流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的协同性

(一)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协同性分析

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2009年-2013年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的协调性,自2010年以来,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的耦合性很好,都达到0.9以上的水平,其中2010、2012和2013年数值都在0.99以上,说明这几年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但是有些年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从综合发展指数来看,仅在2012年以后的综合发展指数水平超过0.5,具有较高的发展度,可见多数年份的协调并没有较高水平的发展作为支撑。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11年及以前各年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都处于失调状态,2012年以后进入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系数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协调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在改善,但是对企业的实地调查却发现了一些制约协调发展的因素。

1.劳动力供给数量日趋减少,资源优势减弱

近年来,从沿海到内地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用工短缺的情况。据阜阳市统计局2014年第二季度对全市1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抽样调查(以下称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多企业存在用工需求,高达六成的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状况。阜阳市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在逐年下降,15-59岁人口在全市总人口比重由2007年的58.65%下降为2012年的56.50%,平均每年减少0.43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58.71万人;以上现象均反映出阜阳市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较弱,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需要有新的思路。

2.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高素质劳动供给不足

阜阳市本地的农民工优先选择去东南沿海务工,留在当地的许多农民年纪偏大,技术不精。在对阜阳市工业企业景气调查中发现,“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第二大因素,企业的认同率为33.7%。这种状况尤其存在于采矿和缝纫工的职业需求中。比如位于颍州经济开发区的颍美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缺少50名普通缝纫工、20名高级技术工,普通技工不好招,高级技术工即使每月开出4000-5000元的工资,依然面临招不到工人,招来留不住的问题。

3.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企业经济负担增加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入在逐年增加,现在农民工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务工的收入已经逐步趋同。收入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与收入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月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79元缩减到2012年的60元。2010、2011和2012年,阜阳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分别为1633元、1984元和2300元,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步减退,对于转移企业的吸引力也大为减弱。

二、阜阳市农民工回流与产业承接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回流农民工是农村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的人才储备,他们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回乡创业对拓展农村就业,发展县域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要搭建回归创业主体平台,积极鼓励各乡镇创办回归创业园、创业街,办好农业基地,引导回归农民有序地向规模种养业转变,土地向能人集中,大力发展种养殖小区(基地)。建立政府回归创业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回归创业项目开发、劳动者培训、创业奖励和创业载体建设。

2.加大劳动力的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培训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建立高质量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社会各方的作用,整合各类技术培训资源,形成合力,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以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摸清培训对象需求,突出培训重点。根据当地产业布局和实际需求,进行广泛的调查摸底,推行多样化培训模式,开展“校企联合”培训,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加强培训后续指导服务,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阜阳市社科联课题;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产业转移、农民工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SK2013A134)

上一篇:规范书写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勾股定理靓出面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