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财务战略的选择与优化

时间:2022-05-11 06:33:36

比亚迪财务战略的选择与优化

【摘要】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竞争优势,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确认企业的竞争地位,对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过程。本文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宏观经济环境对比亚迪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完善等方面的影响,指出财务战略的选择与优化是比亚迪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财务战略 新能源 低成本 品质

一、汽车行业的总体分析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行业具有产业链长、消费拉动的特点。“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推动了汽车的持续需求,导致目前各大汽车生产企业产能快速扩张。为了更好地鼓励和支持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各局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和补助政策。在汽车产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各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汽车品牌的重心都在向不同的方向转移,其中比亚迪公司开始着重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类。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增长和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1、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早在“十一五”时期,国家就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表明了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而在中国汽车业“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中国汽车产业今后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已经成为国家振兴经济和优化汽车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双双超过了1.2万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有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791辆,其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416辆,纯电动汽车11375辆。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纯电动汽车2012年的生产量同比2011年增幅达到了98.8%,销售量同比2011年增幅则达到了103.9%。

2、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美国在2012年电动汽车的年销售量已经突破45万辆,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3%。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占整个电动汽车销量的90%,与2010年相比,销售量增长了42.23%,其中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普锐斯系列车型占到了总销售量的一半。随着插电式、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化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2012年成为了市场的新焦点。2012年美国市场仅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就实现全年3万辆的销售量,比2011年的7千辆增长了3倍,其中美国通用公司的沃蓝达销售量达到了2万辆,占到了插电式车辆销售量的一半。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保持稳定,2011年和2012年在全美的销售量均保持在1万辆左右,日本日产公司的聆风电动车销量占其中的大约80%。

3、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比亚迪公司的影响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十报告中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一个主要位置,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具备纯电动巴士和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的企业,比亚迪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实施产业升级的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未来,比亚迪公司将积极扩充产能并拓展销售渠道,加大研发投入及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比亚迪也将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逐步提升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之路与发展现状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2011年6月回归A股,“挤”进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1、从电池到多元化产业之路——多元化加法三级跳

第一阶段:崛起于锂电池,由电池产业以及延伸IT产业。1995年,王传福发现可充电电池的广阔市场,建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开发生产为第一代手机(大哥大)使用的镍镉、镍氢电池。打破日企的垄断,结束内地电池行业产商的低利润模式。在成立后三四年间,第二代手机(即数字信号手机)的出现,在国际上锂电池也迅速取代镍电池。此时,捉住机遇二次起跑的比亚迪成为首批进入该领域的中国锂电池企业,真正拿到了电池行业的话语权。高技术保证与低成本制造,使比亚迪在2000年后陆续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在内的知名品牌成为合作伙伴,而且份额一度高达摩托罗拉全球90%。比亚迪开始跨越多个领域,每年的技术专利多达1000多个,IT产业的多元化逐步展开,从而最终完善了手机零部件产品线。

第二阶段:汽车产业。2003年,比亚迪电池收购秦川汽车,其真正意义在于建立一个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加快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化的进程。至此,王传福以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身份,搭上中国汽车行业近十年爆发式增长的高速列车,适时进入汽车行业。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燃油发动机技术已十分成熟,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双模电动车,成为继通用汽车、丰田汽车之后第三家掌握双模技术的企业。2008年9月27日,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巴菲特投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巴菲特的声望和中美能源的基础优势将加快比亚迪拓展北美市场,从而加速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比亚迪汽车业务从2003年起步,到2010年居我国轿车企业销量第六、非合资轿车企业第一,比亚迪显然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黑马。

第三阶段:新能源产业。比亚迪的新能源产业链条长范围广,包括新能源车、太阳能电站和储能电站等,其多元化类型复杂,但核心是基于电池技术的优势撬动未来巨大的新能源市场。

2、发展现状

在经历公司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后,比亚迪逐步改变销售模式、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品牌的消费价值,不过分依赖于国家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反思式的汽车发展。一来持续优化经销商网络,二来重塑品牌形象,提升车辆品质。在不断“纠正”之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从2010年开始为期三年的调整期已经结束,从2013年开始进入“二次腾飞期”。

随着今年上海车展“绿混”等多项新技术的推出,比亚迪将以新技术为支撑点实现“二次腾飞”。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在技术研发环节,真正实现功能的投入只占总投资的10%,其余的90%都用来做产品可靠性实验,以保障自身品质,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2009—2011年,比亚迪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三年的盈利状况处于下滑的趋势,2012年比亚迪财务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及时减缓了盈利下滑的趋势。进入2013年,比亚迪推出多项新技术,并在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84亿元(同比增长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15.63%)。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标志着比亚迪逐渐走出困境,正式踏上了“二次腾飞”之路。

三、前景分析

1、内外机遇促战略转型

(1)抓住国内外机遇。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发〔2012〕22号)表示,推动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战略举措。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因此,必须抓住机遇,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中国汽车梦。

(2)撑起汽车工业强国——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如今,国内自主品牌过于低端,与主流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品牌、技术、造型设计乃至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要大力发展中高端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中国市场走向国际市场。高端发展的重点,就是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近十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基础,并在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存在核心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等问题。

2、竞争战略转型——以技术树立品牌

通过对比亚迪竞争战略的分析,我们知道比亚迪通过接力整合应用模仿,将低成本造车发挥到极致,业界也有人称比亚迪用卖家电的方式销售汽车。这种低成本战略给比亚迪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连续六年销售业绩增长100%,但是低成本也给企业带来了负面的效应,随着质量问题频繁的曝出,比亚迪2009年之后销售业绩下滑严重,与此同时规模快速扩张,企业人力、文化,业务流程建设跟不上,加上新能源汽车及相关的投资没能产生预期的效益,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调整期。

2012年4月,比亚迪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的“4年或10万公里”的超长保质期。由此可以看出,比亚迪欲重走技术流,以技术树立比亚迪价值品牌。近年来,比亚迪已经把发展的重心调整到品牌建设、新产品研发等发面。例如,比亚迪在塑造其品牌内涵时就引入了“技术、品质、责任”这三个关键词,并把技术放在第一位。比亚迪要做的就是通过抢占技术制高点来拉动“二次腾飞”的引擎。

比亚迪将在今年年内陆续推出绿混、绿净、电控四驱三项技术,此外还将推出三款新车,包括配置“逆天”的中高级轿车思锐、配备1.5TID和DMII代动力系统的双模混合汽车“秦”、高端SUV车型S7,公司的品牌结构将更趋向高端。

3、未来仍可期

2013年1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北京举行的技术解析会上宣布,2013年作为比亚迪“二次腾飞”的开局年,公司将在2012年实现汽车总销量45.6万辆的基础上,将2013年的销售目标定为50万辆。而当前,市场各方人士均预期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比亚迪制定的销售目标过于保守。对此王传福表示:“宁可飞慢一点,也不愿再摔跟头了。”这句话暗示着比亚迪将要追求更加稳健的增长模式,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质量、追求更有内涵的增长方式转变。

作为向集团化发展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其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这一远大目标是伟大而艰巨的,摆在比亚迪人面前的困难也还有许多,在通向全人类能源革命这一条道路上的阻碍也重重。但是,从理性上讲,比亚迪在技术上面的优势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从比亚迪在这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上,我们应看到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也应该看到比亚迪已经迈出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实一步。

福特成为世界第一,是因为发明了流水线生产作业;通用成为世界第一,是因为构建了多层次的细分市场和创新性的特色化品牌战略;丰田成为世界第一,是因为发明了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管理系统。现在看起来,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管理战略。中国汽车企业还没有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或明确的创新特征和方向。所以,无论是比亚迪,还是中国其他汽车企业,都需要在战略层面上做更多的创新。在这个领域中的根本性突破将决定谁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品牌。从比亚迪的成长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战略创新上比亚迪是有足够勇气的。“Build your dreams”是比亚迪的品牌含义,我们相信,这更是比亚迪人敢于梦想的精神所在,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尽管前行路上有风雨,比亚迪的彩虹也会长挂蓝天。

【参考文献】

[1] 王传福:领跑中国“智造”[DB/OL].网易财经,2009-10-16.

[2] 王传福:认清比亚迪“三错” 推出绿混技术[DB/OL].中国网,2013-01-11.

[3] 长江证券:比亚迪业绩回暖 正式踏入二次腾飞[DB/OL].新浪财经网,2013-05-14.

上一篇: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