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政务工作年度汇报

时间:2022-05-11 05:31:54

区委政务工作年度汇报

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抓紧实施“五大战役”,着力打造“五大基地,一座新城”,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较好地完成了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我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0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财政总收入将达24.1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7亿元,增长101%(剔除年企业股权转让一次性收入,总收入为17.44亿元,增长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39亿元,比上年增加5.13亿元,增长71%(剔除年企业股权转让一次性收入,地方级收入9.69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增长13%。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壮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集群辐射效应,通过选商引资,积极引导光电、电子信息、电工、食品、轻纺等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形成支柱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友达光电产值突破255亿元。银鹭集团成功联姻雀巢公司,产值超过80亿元。天马TFT等开始动工建设,许继开关等一批企业建成投产。“9·8”投洽会和省民企招商会签约投资总额500亿元人民币。全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06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金额与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合同利用内资15.87亿元人民币,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全区现有工商注册企业29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6家。通过科技引领、品牌带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年投入科技经费近2千万元,带动企业投入近4亿元。全国首个香制品研发设计中心揭牌,全区企业申请专利398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现代服务业活力渐显。夏商怡庭酒店、汇景购物广场等一批服务企业全面营业,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正式开业。道路水路运输利税超5000万元。火炬B型保税物流中心出货值预计超60亿美元。接待海内外游客312万人次,总收入7.5亿元,小嶝休闲渔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邨等获评第二届台最具特色伴手礼。

现代农业不断优化提升。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农业产业化专项贴息补助855万元,扶持创建专业合作社303家,带动7353家农户增产增收。12家企业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乌山青葱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不断发展,胡萝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获评“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

(二)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定位提升各片区功能。邀请国际知名规划、建筑设计机构,对新城商务区等重大片区进行整体方案设计。新城中路等一批道路顺利动建,新城路网不断完善。新城核心区中央商务区五幅办公地块成功挂牌出让,全省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洋唐居住区动工建设,万科金色悦城等13个房地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南童谣艺术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大校区进展迅速,同民医院医技楼等一批项目即将竣工。新圩小城镇建设在年度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考核中名列第一。

新农村建设推进有力。农村预留发展用地项目完成选址212.65万平方米,完成农转用报批37.34万平方米。投资4146万元开展冬春修水利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13座水库除险加固,有序推进38个沿海突出部村居自来水管网改造。诗坂、莲河等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或竣工验收。村村响广播工程陆续投入使用。新圩、马巷菜市场正式通过国家双百工程标准化验收。小嶝社区纳入全市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友民等3个社区通过省级“绿色社区”考评,霄垅社区获评省级生态村,马塘村入选全国首批13个新农村建设典范。

城乡综合管理成效显著。不断健全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完成大小嶝岛交通码头改扩建,更新60部公交车辆,客运枢纽中心奠基开工,大嶝等3个乡村客运站及108个公交候车亭全部开建,公交线网、站点基本覆盖各村居。不断完善环卫设施,内厝生活垃圾临时转运站、东部固废中心一期配套工程继续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加快,全区5500亩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任务提前完成,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110公顷,改造绿篱面积超5万平方米,大道等夜景工程按时亮灯。加大城管执法力度,有效查处和纠正影响城市管理秩序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

(三)着力民生改善工程。集中力量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民生保障十大措施”以及九项惠民实事。设立民生保障基金,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低保金和退养渔民过渡期生活补助金共计1.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参保22.8万人,参保率达99.36%,发放医疗救助55.58万元。启动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5个城市社区全覆盖。“慈善超市”暨“助残超市店”揭牌成立。住房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后滨安置房等8个安置房项目进展顺利,建成交付使用3208套。组织就业创业培训1500人次,举办119场招聘会,转移农村劳动力6453人,青年创业直通车和妇女创业贷款达3090万元。全区财政

投入95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年度校安工程。实验学校与外国语学校合作办学。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比建区时提高20个百分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图书馆开馆,档案馆竣工,12个农村文化室和69个电子书屋基本建成。南音、新圩女合唱团等一批民俗文化品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顺利通过第三次文物普查国家级验收。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百公里纵走挑战赛。莲花医院莲河分院、标准化村居卫生所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顺利推进。卫生监督所获选国家卫生部“全国卫生监督员网络培训试点单位”。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19%,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征兵双拥、方志档案、海事气象、红十字会、对台、老龄、残联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社会管理更加有序。“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综治应急维稳四级平台整体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建设高清数字化技防区,新增和改造553路村居高清监控。完善防灾应急指挥平台和管理机制,

设置了区、镇街和村居三级避灾中心157个。成立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加强劳动保障维权,追回农民工被拖欠工资超千万元。推广“星级”出租房管理模式,有序监管流动人口。积极推动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无讼社区”建设,新创建“东园社区好厝边会所”、“对台无讼市场•好厝边调解室”。畅通、司法渠道,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82件,调处成功率100%。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整治,强化基层基础安全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公共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四)着力激发行政活力。立足提速提质提效,优化行政服务。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派的民主监督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20次,接受专题询问1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55件,人大代表建议满意率96.37%;办结政协委员提案94件,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100%。

政务工作不断提升。全面启动“六五”普法,确定首批7个区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对镇街及部门开展综合绩效考评,提升机关效能。公布新一轮行政审批清理项目,梳理压缩全区法定办理时限明确的158个行政审批项目,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44%以内,建设用地许可(招拍挂)审批项目实现“零时限审批”。开展公车清理,加大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力度,保持政风清正廉洁。阳光政务持续推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39条,开通政府网手机门户,加强政民互动平台建设,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复查案件,群众诉求得到理性回应。区政府网在全国451个参评县区级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第20位,比去年提升7个名次。

各位代表!年全区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二届政府五年来的拼搏努力画上了圆满句号,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五年来,我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跃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五年倍增,分别是年末的6倍、7倍和6倍,实际利用外资3.89亿美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整体提升。拓展了火炬、两大工业园区,引进了友达、冠捷、天马TFT、雀巢等一批对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拉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光电、电子信息、电工、食品、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6家,确定了工业主导拉动,三产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三次产业比重由年末的11.4:55.2:33.4调整为3.1:81.2:15.7。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区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空间布局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确立了以新城起步区、旧城改造片区和文教园区、新城核心区为主的新城总体框架,建成了隧道、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形成了“四纵四横一环”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实现由交通末梢向综合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建成了人力资源大、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建配套项目,构建了涵盖商品房、保障房的住房供应体系,打造了汇景购物广场、南街建材区、大千购物广场等较为成熟的商圈,推动了水厂、LNG燃气电厂和东部固废中心等一批供水供电、垃圾处理市政设施投入使用。同时,坚持新增财力向农村倾斜,投入近4亿元扶持新农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43.8公里,在全省率先实行1元农客票改,实现村村通公交、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五年来,我区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步形成了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相配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与年相比,低保人数增加了34%,低保金支出增加2.37倍。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区慈善会、区社会福利中心、镇街敬老院、老年人和残疾人协会等为阵地,关注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建立了8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试点推进了五美、桐梓等7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先后出台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劳动力培训以及退养渔民帮扶等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鼓励退耕退养农渔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五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末增加近4000元。

五年来,我区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施“教育提质、医疗健康、文化惠民、体育强身、提高人口素质”等惠民工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后投入4.59亿元,新增校舍面积9.55万平方米,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对接岛内名校合作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建成47个标准化村居卫生所,同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建成78个区、镇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培育了“拍胸舞”、“宋江阵”等一批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办了第三届世界金门日大会、第八届世界同安联谊会(大会)。开展多次万人健步行等群众性活动,成功举办两届国际百公里纵走比赛,促进了全民健身。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晋升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五年来,我区社会管理保持和谐有序。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创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决策咨询专家顾问团,荣获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等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稳步提升,连续5年位居全市社会综合治理优秀区行列。以夯实基层政权为原则,开展首届村居干部大专班培训,推进村居信息化工程,创新出租房“星级”管理、社区矫正等一批典型社会管理模式及村居管理工作星级评定机制,“好厝边会所”、“无讼社区”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委高度肯定。此外,我们还先后荣膺国家级平安畅通县区、省第十届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省级双拥模范城、教育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年荣立省委省政府防抗“鲇鱼”台风先进集体一等功。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建设者,向给予我们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市各部门、各驻单位、驻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参与开发建设的市属各企业,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好中求快,以工业强区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必须坚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大局,规划好、建设好新城。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从实际出发,突破体制瓶颈,破解发展难题,为大开发大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让全区人民共享开发建设成果,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城建设与新农村发展等关系,促进各项事业均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提速增效,确实改变政府工作作风,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形成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比较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还是以农业生产和农业人口为主。新城区规划还需进一步提高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比较薄弱。城市化意识和城市化率还不高,退耕退养农渔民转产转业压力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公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办事效率和创新意识,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上一篇:IT投资风险警示 下一篇:区政办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