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11 10:25:31

安徽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技术经济分析。在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安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做了有意义的预测基础上,进一步对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旅游市场 旅游资源 支柱产业 灰色预测

安徽旅游资源类别丰富,既包括绝妙的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又有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道教、徽文化等人文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2002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6.1%,旅游业已成为该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动着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安徽旅游业发展的策略,以提升全省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安徽旅游收入的趋势预测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输出国。运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2020年旅游收入作预测如下(数据见表1):

原始序列X0=(X0⑴,X0⑵,X0⑶,X0⑷,X0⑸,X0⑹)

=(98.8,118.8,141.9,160,186.2,216.2)

X的一次累加序列X1=(X1⑴,X1⑵,X1⑶,X1⑷,X1⑸,X1⑹)

=(98.8,217.6,359.5,519.5,705.7,924.6)

生成序列X1的相应微分方程为:dX1/dt+aX1=μ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参数a=-0.074036,μ=131.2446

所以模型的白化方程dX1/dt-

0.074036X1=131.2446

其时间响应式为:X^1(k+1)=

1871.5127e0.074036k-1772.7127

X^0(K+1)=X^1(K+1)-X^1(K)

2020年k=23,所以X0(24)=X1(24)-X1(23)=733.1402,即2020年安徽省的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33亿元,平均增长速度27.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9.6个百分点,显示了较强的发展态势。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集中,旅游区位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都较明显,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充分挖掘。从地图上看,安徽省临江近海,地处华东腹地,紧靠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带;另有京九线纵穿安徽省西北部,郑杭线贯穿本省南北;公路四通八达,省内旅游城市大部分有机场对外开放,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安徽省旅游市场不可低估的开发潜力。

资源效益和效率分析

安徽旅游总收入在中部六省市的地位在2000年居第三位,这与安徽的资源优势地位还是基本对应的。但是自2001年开始落后于湖南居第四位,则表明安徽旅游资源的效率和效益比其他省份低较多。同样的,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第四位下降到2001和2002年的第五位,反映出了安徽省旅游资源产出效益不足的问题。相反,江西旅游资源虽然在全国排名23位,但其旅游总收入却和安徽几乎相当,占其GDP的比重也较高,在中部地区居第二位。

结合1998到2002年安徽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总人次的数据,计算得到单位游客对安徽旅游业的贡献率是上升的,这说明近几年安徽旅游服务是增值的,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成长阶段,其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数及单位贡献率都呈现上升态势,平均增长速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但是和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对单位游客贡献率分析同样表明,旅游资源的效率和效益不高。因此,提高自身旅游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并最终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安徽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进行客源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市场开发的前提。客源市场的定位可以使安徽更加有目标、有重点地发展旅游市场。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03年的资料,日本游客自1990年以来一直位居榜首,美国、新加坡在1994年以前分别稳居第二、三位,1995年起韩国游客开始大增,1997年已超过美国,1999年超过新加坡,位居第二,从2001年开始,美国稳居第二,韩国、新加坡分别居三、四位。从客源国来看,安徽国际客源市场格局一直是以亚洲为中心,欧洲和北美为两翼,其中日本和港澳台地区是一级客源市场,北美和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是二级客源市场,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地区为新兴客源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据《安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表明,1985年以来安徽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数大体上呈直线上升态势,2003年因“非典”有所下降。有关资料显示,安徽接待最多的国内游客仍是省内游客,其次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这说明安徽旅游业是以省内游和周边游为主。截至2003年安徽省达到国家4A级标准的景区已有10个,但从接待游客人次看,省外游客多集中在安徽省的南部,即包括黄山、西递宏村古民居以及附近的九华山风景区,而其他的4A级景区如马鞍山采石矶、滁洲琅琊山等以及其他等级的风景区所接待的游客主要是省内游客,包括少数周边省市的游客,这为安徽省国内客源市场的定位提供了有效信息。

根据以上对客源市场的分析,安徽省旅游市场的开发应遵循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的原则。国际客源市场方面应建立稳定的港澳台市场,积极开拓日本、韩国及东盟市场,大力开发欧美、大洋洲市场,启动中东地区远程市场,最终形成以港澳台为第一市场,日本、韩国、东盟为第二市场,欧美、大洋洲为第三市场,全面促销,使国际旅游客源快速、稳定增长。

国内客源市场的定位应着重从安徽与周边省市的地理位置特点考虑,巩固和发展华东、华南、华中市场,大力开拓华北市场,继续开发东北、西南、西北市场。重点旅游区应以周边大中城市为主,交通便利的远程大城市为辅,把上海、江苏、浙江定为主要目标市场,江西、福建、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定为次要市场,其他省份定为机会市场。一般景区则应重点发展省内游,同时辅以近省中程游,以充分发挥安徽省旅游资源多、分布广的特点。

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 区域性旅游合作是我国旅游面临的新形势。打破地域界限,旅游资源相互整合,资源互补,区域性旅游合作,跨省、跨国、跨区域的旅游合作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安徽省也不例外。安徽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有一定的连带互补功能,邻近的西湖、千岛湖等旅游胜地,再加上南京、开封等旅游名城在周边相应,彼此可以使客源连线发展,达到资源共享、客源共济的目的。例如黄山与千岛湖山水相应,二者通过富春江连在一起,可以把安徽省的黄山地区和浙江省的千岛湖甚至杭州地区看作一个整体的旅游带来促销,共同创造良好的条件来发展当地旅游,使两地旅游业都得到巨大提升。而且,黄山与千岛湖通过富春江水路连在一起的同时,也拉近了黄山与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的距离,黄山在浙江这一旅游市场上亦将获得更大成长。

安徽省是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优势的,尤其与中部省份相比,资源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安徽旅游业的不足不是资源匮乏的不足,而是资源开发的不足,利用的不足,产出的不足。因此,安徽旅游的发展只有在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消费引导、旅游产品扩展、旅游服务多样等方面做文章、下工夫,使安徽旅游业产出水平上升到与旅游资源大省相称的地位。力争到2020年,把安徽省建成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中心和国际旅游强省。尽早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 李经龙.安徽旅游市场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张梅琳.经济信息定量与运用.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宁宣熙,刘思峰.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上一篇:谈上海都市旅游形象设计 下一篇:三业并举 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