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安全贮藏方法

时间:2022-05-11 09:38:02

甘薯安全贮藏方法

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的安全贮藏。

1.适时收获

一般地温18℃开始收获,腾茬种麦的“寒露”前后收获,留种用的夏薯“霜降”前收获,食用薯稍晚些,但一定在枯霜前收完。种用薯和食用薯宜在晴天上午收获,中午在田间晾晒,然后严格选薯,剔除在田间遭受水浸、冷害、冻害、破伤、带病的薯块,精选后于当天下午运回窖内贮藏;另外,从收获到贮藏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轻装、轻运,以免碰伤薯皮。

2.贮藏窖的准备

不管是哪种窖型,都要有良好的通气设备,较好的保温防寒功能,还要结构坚固耐用,管理方便。窖址要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和管理、运输方便的地方。甘薯入窖前,将新窖打扫干净,旧窖消毒灭菌。消毒方法可将窖壁及窖底刮去3~4cm,以除掉附在窖壁上的各种病菌,并在窖底撒一层生石灰。也可用硫磺熏窖,一般每m3空间用硫磺10g,点燃后封闭1~2天,之后放出烟气。消毒灭菌后,将窖底铺上6~10cm厚干净细沙,上面再铺放5cm厚的秸秆或柴草,紧挨窖壁再竖向摆放5~7cm厚的秸秆,以防湿保温。

3.适时入窖

甘薯要随收获随入窖,堆放时要轻拿轻放,不损伤薯皮,薯堆中间每隔1.5m竖立一把直径10cm左右的秸秆,可有利于通风、散湿、散热。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2/3为宜。

4.贮藏期间的管理

4.1贮藏前期管理 从薯块入窖到封窖期间,甘薯呼吸旺盛、温度高、湿度大,管理上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防止薯块糠心、发芽和病害浸染蔓延。薯块入窖后温度保持在20℃左右,促进薯块伤口愈合,7天之后打开窖门及通风口,通风降温散湿,使窖内温度降至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如果白天窖外温度高,可将窖口用苇席或草帘遮盖,也可昼关夜开。若遇霜冻,注意防寒,当窖温稳定在14℃~15℃时进行封窖。

4.2贮藏中期管理 从封窖到翌年气温开始回升,此时期经历时间最长,而且正处在最寒冷的季节,同时薯块呼吸减弱,产生热量少,是薯块最易遭受冷害的时期。管理上以保温防寒为主,将窖温保持在12℃~14℃,不低于10℃,防止薯块遭受冷害。封窖时薯堆表面铺盖30cm厚的干草,有利于薯窖的保温和防寒。也可在通风口正中放一把直径10cm的秸秆,既有利于窖内外气体交换,又可防止外界冷空气大量侵入。

4.3贮藏后期管理 从气温回升、大地开始化冻到薯块出窖。此期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回升,窖内温度开始升高,薯块呼吸逐渐加强,加之经过长期贮存,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管理不当容易使薯块遭受冷害、病害浸染造成腐烂,所以这一时期管理以稳定窖温为主,将窖温维持在11℃~13℃,适当通风、散热、散湿。对贮藏量及湿度大的窖,气温升至11℃时,晴天中午打开通风口,通风散湿,傍晚及时关闭。若遇寒流,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但也要防止窖内温度过高引起烂薯或发芽。

甘薯在贮藏期间要测定和记载窖温、堆温及检查贮藏情况,发现腐烂,及时清除。进窖时,先试以灯火,灯火不灭时,才能进窖检查。

上一篇: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滴灌设备的安装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