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5-11 07:21:11

如何在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应该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及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对于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就要看在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28-02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基本的组织形式和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

一、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制定,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正确引导,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是确定的,但是可以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不同。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有所创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

首先,来说说“过程与结果”,从探究性事实这一方面来说,“过程”是指学生所经历的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过程,“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态度,也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的描述、行为的表现、情感的体验等。

其次是“情境与形式”。“情境”则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而“形式”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的一种描述。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二、新课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或背诵一些古诗名句,一些自己摘抄的优美文章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其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课前的探索、丰富教学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是有效途径。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钻研,勤于思考,一定能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基础。

2、导语要精彩。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而谈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那样就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导语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最好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富有魅力的和诗意的意境。

3、注重课堂积累和延伸。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语文课本的学习上。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拓展学生求知的空间和视野,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取得语文优异成绩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从一字一词做起,从点滴做起,慢慢积累,这可以帮助学生增加一些字词、成语、古诗的记忆。例如: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长期坚持下去,必定大大增加基础知识的储备,从而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再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对于一些常用的但易读错的词要写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对于一些书本上的成语要及时巩固,以增强学生记忆。

(2)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写作是中考语文的最重要部分,而阅读永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外努力加大课外阅读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写作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甚至可以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读课外书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促进其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3)增加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摘抄,记录一些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记日记也是课外练笔的有效方法,也能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记录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4、养成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习惯。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在探求中,获悉知识,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响应,对学生寻求的答案予以肯定,并加以补充、修改,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找到最佳答案。

此外,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知道学生的疑惑,才能够"对症下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发言和提问中去。

总之,真正的有效课堂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随着教学政策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综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业兵.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学语文旬刊,2014,(1).

[2] 杨陈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课程优化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 (9).

[3] 魏哲伟.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 新课程:教师版, 2010,(11)

上一篇:论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整体教学改革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如何提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