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水库工程地质评价

时间:2022-05-11 02:08:02

清江水库工程地质评价

摘要: 灌区农业生产的水源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为了解决灌区水资源问题,拟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利工程。经过现场地质调查、地面地质测绘、钻探及野外和室内试验等,查明了该拟建水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区具备兴建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

关键词:工程地质;隔水层;建筑物;评价

Abstract: Irrig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ter condition is poor, infrastructure is weak, the weak ability to resist natural disas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resources for irrigation, proposed 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reeding, both small (a)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Through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geological mapping, drilling and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 found out the planned reservoir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area ha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am.

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aquiclude; buildings;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V62

1 工程概况

据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项目区复种系数提高,增加了土地利用率,总用水量也有所增加。而项目区内无大中型水源工程,一些小型的水源工程老化,目前水源水量的短缺已成为项目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水源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为了解决灌区水资源问题,拟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拟建清江水库位于江华县大石桥乡源口村,距离大石桥乡8km,距离江华县城42km,有乡村公路或简易公路可直达坝址,交通较方便。该水库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1°34′~111°35′,北纬24°50′~24°51′。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7.38km2,干流长度为10.47km,干流平均坡降为37.91‰。水库正常蓄水位428.40m,正常库容424.3万m3;死水位387.40m,死库容4.4万m3;校核洪水位430.11m,总库容467.1万m3,设计灌溉农田面积2.26万亩。

据地质勘探、调查,工程区属潇水三级支流清江流域清江河上游。区内地势是南东高北西低,海拔高程400~800m,属低山区,山体雄厚,山坡陡峻,地形坡角30°~60°,区内沟谷切割,植被覆盖良好,两岸冲沟发育,阶地不发育。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砂、页岩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区内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和活动性断裂构造,库区内无大的区域性断层通过,只发育一些规模较小的断层,一般延伸不长,断层宽度较窄,对工程影响不大。区内新构造运动总体上为大面积、间歇性、不均匀抬升,并兼有掀斜和断块式结构,地震活动微弱,历史上无较强地震记载,属相对稳定地块。

2 水库工程地质评价

2.1 水库渗漏

库区干流回水长2.32km,两岸山体雄厚,地形陡峻,无单薄邻谷和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垭口分布。干流及支流地表水均流向库内,其源头远高于正常蓄水位。库盆基岩主要由泥盆系相对隔水的碎屑岩组成,隔水性良好,组成库盆的地层连续完整,岩性均一,无可溶性岩石,属相对隔水层。库区没有大的断裂构造和破碎带横穿水库,构造上库盆封闭条件良好。地下分水岭高程远高于正常蓄水位,无水库渗漏问题。

2.2 水库浸没、淹没及固体径流

库区两岸阶地不发育,无耕地分布,山高坡陡且大多为灌木林,无浸没问题。据调查,淹没区无村镇居民点分布,由《江华清江水库环评报告》,库区场地未压覆矿产资源,亦无重要的文物点分布,库区无淹没问题。

工程区内植被发育,库区流域面积小,固体径流来源主要为岸坡崩、坡积物,固体径流来源有限,对水库淤积无大影响。

2.3 库岸稳定

水库库岸基岩为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夹页岩等,受节理裂隙切割影响,局部存在岩质岸坡崩塌问题。库区岸坡多有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且边坡陡峻,局部存在残坡积崩塌。根据地质调查,崩塌体规模很小且大多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对库岸边坡稳定无大影响。

3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

3.1坝址工程地质评价

坝址区河谷呈NWW向“V”型峡谷,两岸山体雄厚,边坡陡峻。两岸山坡基本对称,但左岸顺直,地形稍陡,右岸地形起伏,稍缓,河床宽20~30m,高程379~382m。

坝址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泥盆系砂、页岩和第四系松散岩类:

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上段(D2t2)灰色、深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砂岩夹页岩及与页岩互层。为坝基及主要附属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

第四系残坡积(Qedl):黄红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含量15%~25%,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厚0.5~4.0m,分布于两岸山头及斜坡地带。

冲积层(Q4al):砂卵砾石,含少量泥,卵砾石含量60%~65%,直径0.5~10cm,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脉石英等,砂含量约25%,结构呈稍密~中密状态,厚度0~7m,分布于河床。

冲洪积层(Qapl):黄红色粘土质砾石层,卵砾石含量50%~55%,直径2~10cm,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脉石英等。粉质粘土含量约20%~30%。结构呈稍密~中密状态,厚0~3.5m,分布于坝址下游河湾右岸附近。

坝址区位于沱江—涛圩向斜东翼,岩层单斜,产状一般为N5°~35°E.NW∠20°~35°,倾向下游偏右岸。坝址区节理裂隙发育,其中以NWW向较发育,NE向次之。坝址区5条断层主要为NNE和NWW向。 F3断层位于河床,沿坝址区河床延伸,断层规模较大,延伸较长,断层破碎带宽0.5~2.0m,为碎裂岩与角砾岩,沿断层存在坝基渗漏问题,其它断层规模较小且对大坝无大影响。

坝基岩石为砂岩夹页岩,页岩相对软弱,抗风化能力弱,两岸山坡岩体上部多呈全风化状。断层及卸荷裂隙部位的风化加深。

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风化、构造裂隙及破碎带中,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冲沟或河床,富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所制约,一般透水性较弱,水量贫乏,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砂卵砾石孔隙中,大气降水及裂隙水补给,排泄于河床,水位动态受河水影响,埋藏较浅。

坝址区基岩为石英砂岩、砂岩夹页岩,砂岩、石英砂岩性脆,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页岩软弱,裂隙不发育,呈柔性变形,其透水性弱。坝址区布钻孔18个,进行了80段压水试验。根据钻孔压水试验,坝基强风化带上部岩体和断层带一般为中等透水带,透水率为10~23Lu,强风化带下部岩体多为弱透水带,透水率q

上一篇:探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刍议我国金属矿产开发的安全生产与环境科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