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5-10 11:52:1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目前,我省已经使用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的新教材进行教学。高中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别。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研究新的课程标准,自觉应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达到新课程教学目的,在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不能墨守成规,必须实现教学的更新。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1.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等,认识到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也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是课堂教学往往成了教师的“表演”过程,教师是化学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学生是配角、听众或观众。实际上,教学过程应该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

3.改革学习方式,处理好“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

《高中化学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由于较少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时往往脱离他们自己的直接经验,在接受书本知识时往往未能把概念原理建立在他们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化,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难以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情景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性比知识性更为显著;作为教学手段,探究和发现是它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但是,在宣传和倡导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时,却有人强调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大于获得间接经验,主张变革学习方式就是要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也就是说学生不应当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探究学习应当替代接受学习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显然,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因为对于个人来说,时间的有限性、活动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他的直接经验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探究学习再好,但学生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以探究学习为主,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是目前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现行课程存在的非改不可的地方,并不是不该以接受学习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把接受学习当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而且更严重的是,机械性接受学习在很多时候、很多学校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针对这个问题鲜明地提出学习方式要多样化,要让长期以来不被重视、不占位置的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改革学习方式时,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辩证关系,在反对过去学习方式单一化这种片面性的时候,不要走向另一种新的单一化和片面性。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纸笔测试,通过不同水平的考试,不仅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且还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片面的评价功能、落后的评价观念,已经严重地阻碍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因此,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方式需要有重大的改变,有必要改变常规的纸笔测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加强传统纸笔测试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查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倡导活动表现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开发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和策略发生积极的改变,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达成。

总之,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问题,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人文主义教育 下一篇:孩子眼里的阳光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