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小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5-10 11:12:01

唐河县小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总结了唐河县小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小辣椒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辣椒;病虫害;发生;防治;河南唐河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78-01

近年来,唐河县小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达到2万hm2,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但小辣椒因病虫危害,轻者减产10%~15%,重者达30%以上,甚至绝收。笔者对小辣椒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总结,旨在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1 苗期猝倒病

1.1 病害识别及发生特点

主要在子叶至2片真叶时发病。幼苗侵染后,茎基部初期呈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发病部位逐渐缢缩变细,往往在苗未枯萎时发生猝倒。起初个别幼苗发病,2~3 d后会成片猝倒。该病在温度偏低、温度大的条件下发生较重。

1.2 综合防治方法

具体如下:①在利水处作苗床,并控制播量。②苗床土消毒。播前20 d,1 m2苗床用50%拌种双粉剂8~10 g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g,与细土拌匀制成药土。将1/3药土撒在苗床上后再播种,用余下的2/3药土盖种。③使用腐熟的农家肥,少施化肥。④加强苗床保温,白天保持在25~30 ℃,夜晚在10~15 ℃,及时通风排湿。⑤及时拔除病苗,并及时向苗床喷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95%恶霉灵1 500倍液,于苗床喷施药液3 kg/m2 [1]。

2 辣椒疫病

2.1 病害识别及发生特点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感病,受害部位为茎、叶和果实,是小辣椒的主要病害。幼苗被害后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造成软腐、苗期猝倒或幼苗枯萎。大田期茎和枝干最先发病,多发生在分杈处,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后扩展为褐色或黑褐色条斑,发病以上部位的枝叶快速凋萎死亡。叶片发病产生近圆形的2~3 cm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从蒂部开始发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然后迅速褪色软腐,湿度大,表面长出白色霉层。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和积水地块发病重。雨季或大雨后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病害容易流行。

2.2 防治方法

具体如下:①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②重病田与水稻或豆科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选用抗病品种或早熟品种。④起垄栽培,防止积水,减小湿度。⑤培育适龄壮苗,配方施肥。⑥药剂防治。连日高温天气后,向植株茎基部和地表喷药预防,出现中心病株后应立即全面防治。可用防治辣椒猝倒病的药剂喷雾,7~10 d喷1次,连治2~3次[2]。

3 炭疽病

3.1 症状及发病规律

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亦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导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黏稠状物;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3]。种子传播,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管理粗放引起表面伤口,或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受烈日曝晒等情况,都易于诱发此病害,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

3.2 综合防治方法

具体如下:①无病留种,减少初侵染菌源。②清除病残体,收后播前翻晒土壤;施足优质有机底肥;高畦深沟种植便于排灌;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摘除病果并销毁。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治,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4 烟青虫

4.1 特征及危害

小辣椒虫害主要是烟青虫,又称烟草夜蛾,俗称青虫、青布袋,食性杂。幼虫刚孵化时为铁锈色,身体颜色随着环境不同而改变,身体背面有1条背线。以幼虫取食辣椒嫩茎、叶、芽,蛀食花、果、蕾;引起辣椒腐烂而大量落果。

4.2 防治方法

具体如下:①及时摘除被蛀果实,以免幼虫转果危害。②种植玉米诱集带。选稀植玉米品种,田内点播,每天早晨拍打玉米心叶灭蛾或及时喷药防治,减少虫源。③药剂防治。当10%的辣苗受烟青虫侵害后,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防治。一般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防[4]。在早晨或傍晚喷药,提高防治效果。

5 参考文献

[1] 杨振波.辣椒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50,153.

[2] 马希虎.辣椒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21):26.

[3] 蔺荣,张会龙,谢发锁.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园艺,2010(9):43-44.

[4] 张玉仙.辣椒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0(5):14-15.

上一篇: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大清河系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