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计算机分层教学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10 06:43:42

职业中专计算机分层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提倡关注学生个体,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分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

【关键词】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分层教学理论概述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将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小组来区别对待,最终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分层教学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强调:一是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这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差异,了解学生现有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二是分层次,即教师要给学生分类建组,制定分类目标,分层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分类考核,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区别对待。三是共同发展,即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思考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自有其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分层教育在中国古代就有所研究。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并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现实中,他也是这么践行的。在 20 世纪初,分层教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大量的研究探索也一一展开,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科学地分类,给予他们不同的帮助,设置不同的分类考核目标,就能克服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将分层教学理论引进中国,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探索和研究,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中专计算机分层教学实践

职中学生面对计算机课的态度不一,有些学生非常喜欢上计算机课,积极性高、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有些学生厌烦计算机课,态度敷衍、得过且过;还有一些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就是从众地学习。这样不同的学习状况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结合“任务驱动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就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分层,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真实学习水平。因此,在新学期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测验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将相同水平的学生分类归纳,将所有学生按照层次分为 A、B、C、D 四个层次。第一层为 A 层,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喜欢上计算机课,并对教师所授内容接受度高,理解能力强,能够自觉学习,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潜力较大的优等生。第二层为 B 层,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也能很快理解、接受教师所授知识,但是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情绪,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为中等生。第三层是 C 层,虽然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学习也很努力、有上进心,但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成为学习成绩较差的中下生。第四层是 D 层,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不愿意学习甚至厌烦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即为所谓的“学困生”。教师将这四类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索性教学、提高性教学和补偿性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内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层次调整,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让每一位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分层,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展开。因此,教师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将课程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比如,在学习Photoshop图层过程中,“图层”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很多学生根本抓不住其内涵。因此,教师可以用通俗的比方来讲解“图层”的含义,然后在此基础上讲解对图层进行基本的操作。这里的教学就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明白“图层”的基本概念;二是学会对图层进行基本的操作。C、D 层学生基础差,只要掌握第一层即可,A、B 层学生掌握全部层面。

2.分层练习

也就是说,在课后练习和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以实验课为例,A、B 层学生电脑基础好,能熟练掌握上机操作技能,那么实践操作的练习难度肯定就会加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 C,D 层学生基础薄弱,只要求完成基本的课程要求即可。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作业按照难易程度被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求也不一样。 A、B 层学生三个层次的作业都做;C 层学生做中低层次的作业,尝试着做高层次作业;D 层学生在做好低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中层作业。这样的区别对待,既让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3.分层评价

恰如其分地评价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虽然,每一个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但是相对于整体水平而言,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差异还是有的。因而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就要做到分层评价,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 C、D 两层学生,注重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 B 层学生侧重鼓励,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对 A 层学生侧重促其发展,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三、结论

总之,职中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均衡,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个性情况差异性较大。尤其是计算机教学中,这种不均衡的表现更加明显。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些情况,仍然是“一刀切”地进行教学,那么,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职中计算机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实施“分层激励与异步发展”的分层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新.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

[2]段现珍.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1)

上一篇:创设情境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朝鲜泛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