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聘用制度

时间:2022-05-10 05:14:45

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聘用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提高其运行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要求,参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进人员指按照有关规定招考、招聘、安置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除外)。聘用制度,是指各用人单位与新进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立单位和个人的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条新进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通过实行新进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第四条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聘用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减轻财政负担。

第二章聘用计划与经费管理

第五条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进行。

第六条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写出专题报告,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下达专项聘用计划;面向社会或从国家统配人员中招聘,应当纳入单位年度人事计划,同时列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

第七条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主要从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国家统配人员中选聘。

第八条所聘用的工作人员通过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实行人事,同时报人事计划主管机关备案。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人员的档案管理、转正定级、工资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年终统计等人事业务。

第九条财政部门根据人事部门下达的聘用人员计划和工资总额计划拨付相应的经费。

第三章聘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聘用合同,是单位与个人确立工作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代表单位与个人以书面形式在聘用合同确定的期限内签订。

第十一条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是:

(一)根据批准的聘用计划公布聘用人数、聘用条件及工资待遇等事项;

(二)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三)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四)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结果择优确定受聘人员;

(五)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聘用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遇有与自己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聘用合同必须具备下列条款

(一)聘用合同期限;

(二)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三)岗位纪律;

(四)岗位工作条件;

(五)工资及有关待遇;

(六)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等条款。

第十四条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岗位或者职业需要、期限相对较长的合同为中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期限。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

第十五条对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第十六条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抵押物或者其他财物。

第四章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第十七条聘用合同依法签订后,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确需变更时,须双方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

第十八条聘用期满,应解除聘用合同。解除聘用合同后仍回人才市场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根据工作需要,经考核合格,也可以续聘。续聘必须由单位重新申报聘用计划,经批准后在下达的计划内重新签订聘用合同,且应当在聘用期满前一个月办理。

第十九条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

(二)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三)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

能正常进行的;

(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聘用单位也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条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拟被解聘的受聘人员: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二)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二十一条受聘人员经聘用单位出资培训后解除聘用合同,对培训费用的补偿在聘用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的约定补偿。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后违反规定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原所在聘用单位的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岗位受聘人员的解聘或者工作调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人员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应当根据被解聘人员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一)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同意解除的;

(二)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受聘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

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经济补偿以被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一年,支付其本人一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聘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的,应当妥善安置人员;不能安置受聘人员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应当按照上述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第二十三条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三)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五)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六)属于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的;(二)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三)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四)依法服兵役的;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五条聘用合同订立后,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双方都应当严格遵守、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受聘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聘用单位的规章制度,认真负责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聘用单位应当保障受聘人员的工作条件,保障受聘人员享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应当享受的待遇。

第二十六条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在公开招聘、聘用程序、聘用合同期限、定期或者聘期考核、解聘辞聘等问题上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仲裁。仲裁结果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第五章考核与待遇

第二十七条聘用单位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年度岗位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聘期考核。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办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二十八条考核结果是奖惩、增资以及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受聘人员的档案工资作为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其工资报酬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第三十条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享受单位同类职工的福利待遇。

第三十一条聘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的有关规定,为受聘人员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承担应当支付的相应费用,并负责具体的收缴工作。

第三十二条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享有国家规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聘用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以及聘用合同的约定,负责受聘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上一篇: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意见 下一篇:信贷会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