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分析

时间:2022-05-10 04:37:17

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 方法 对2008年7月~2011年10月行切除术的胃

癌患者(53例)实施早期分组营养比较,测定前清蛋白(PA)、血清清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FN)。随机抽取27例进行肠内营养为A组,其余26例进行肠外营养为B组。比较半个月后的蛋白相关指标值,以分析干预后的营养状况。 结果 A组两次测定的ALB浓度值和TFN浓度值差异无统计比较意义(P > 0.05),PA浓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两次测定的ALB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FN浓度值和PA浓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为18.5%(5/27),3例患者腹胀,1例患者腹泻,1例患者导管堵塞;B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为23.1%(6/26),4例患者腹胀,2例患者腹泻,两组经处理均改善。 结论 两种营养方式都可以给行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提供营养,且均简便可行,在营养支持中可以合理选择应用。

[关键词] 胃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术后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35-02

在多种消化道肿瘤中,胃癌为发病率最高的黏膜肿瘤性疾病[1]。目前,临床最佳疗法为综合治疗,此疗法以实施手术为核心理念[2]。该类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据统计,在初次诊断中已有超过4%的患者处于此状态[3]。这是影响患者手术耐受性的原因之一,因此也影响了整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和效果。有学者提出[4],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可减小并发症风险,降低术后死亡率。所以营养方式成为护理中的关键,本文对2008年7月~2011年10月行切除术的胃癌患者(53例)实施早期分组营养比较,比较蛋白相关指标值,分析干预后的营养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0月行切除术的53例胃癌患者,男女比值为34/19,年龄37~79岁,大于55岁的患者较多,中位值为64岁。实施早期分组营养比较,随机抽取27例进行肠内营养为A组,男女比值为16/11,年龄37~71岁,平均(65.53±10.41)岁,14例为胃大部切除,11例为全切,2例为姑息切除;其余26例进行肠外营养为B组,男女比值为17/9,年龄37~79岁,平均(67.92±12.41)岁,11例为胃大部切除,10例为全切,5例为姑息切除。

1.2 方法

在未实施营养支持前测定所有患者的前清蛋白(PA)、血清清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FN)。A组(肠内营养):手术时将鼻肠管(螺旋)置入到吻合口附近(间距在30 cm左右),待患者体征变化波动较小时给予营养(通常距手术36 h左右)。经输液恒温器加温后(温度小于45℃)选用输液泵给予能全力,起始剂量为500 mL,渐增至2 000 mL(持续剂量),每次的增加量为500 mL。起始速度控制在0.6 mL/min左右,适应后可适当加速,但不可超过2 mL/min。每天最低输液20 h。B组(肠外营养):每日提供的热量维持在23 kCal/kg或使用基础能量公式计算出供应量,在中心静脉中置入输液管,静脉滴注的营养液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电解质和身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滴注速度均匀,每天最低输液18 h。

1.3 营养评价指标

比较营养支持前和半个月后的蛋白相关指标值(PA、ALB、TFN),以分析干预后的营养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3.0,采用χ2检验指标值,计量资料选用x±s的表达方式,两组间比较为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的营养状况

A组两次测定的ALB浓度值和TFN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A浓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两次测定的ALB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FN浓度值和PA浓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A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为18.5%(5/27),3例患者腹胀,1例患者腹泻,1例患者导管堵塞,经处理均改善。B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为23.1%(6/26),4例患者腹胀,2例患者腹泻,经处理均改善。

3 讨论

无论是为患者选择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最关键的是有准确的营养评价作为指导[7],这是取得最佳营养效果的保障。评价中选择的血清蛋白最为理想的标准是其本身具有合成快、体池小、半衰期小、代谢稳定等特点,且要求此指标值波动水平有代表性[7],敏感性相对专一[4]。所以,在临床评价中选用的为PA、ALB、TFN、纤维蛋白以及生长因子。在多种指标中,PA的敏感性最符合标准[3],其为短期有效指标。本文中,B组经肠外营养后TFN浓度值和PA浓度值差异均较明显,而A组经肠内营养后仅PA浓度值差异明显,体现出PA的短期敏感度。

通过文中数据分析,笔者认为两种营养方式都可以给行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提供营养,而肠内营养是依据人体的生理学特点供能的[3],对胃肠有保护作用,防止功能衰退[4-6]。所以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肠内营养。在护理时注意营养过程中导管的保护,避免打结、堵塞,用0.9%氯化钠溶液适时的冲洗管道[7];营养过程中注意液体加温[1]、速度控制、制剂用量及浓度的把握、脂肪含量的控制[1]以及相关药品的使用,避免发生腹胀现象;本文中应用了相关的营养设备(加温器、输液泵),制剂选择能全力,输液中以适应为前提,然后逐渐加量、加速,加强无菌操作,是为了减少不适反应,针对腹胀、腹泻的患者通过采用上述护理方法,均好转。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l8(10):582-590.

[2] 陈伟,蒋朱明,张永梅,等. 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在中国住院患者的临床可行性研究[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5):137-141.

[3] 黎介寿. 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3,11(3):171-172.

[4] Tazuke Y, Wildhaber BE, Yang H, et al.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leads to alteration of hepatorcyte cell cycle gene expression and proliferation in the mouse[J]. J Dig Dis Sci,2007,52(4):920-930.

[5] 刘艳红,王承竹,叶梅. 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41-43.

[6] 赵雪梅. 循证护理在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94-95.

[7] Artinian V,Krayem H,DiGiovine B. 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on the Outcome of Critically ill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Medical Patients[J]. Chest,2006,129:960-967.

(收稿日期:2011-12-2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膈顶肝癌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