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10 03:17:44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纳洛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39-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eephalo

-pathy,HIE)是围产期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造成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1]。为了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2],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胎龄(38.21±3.09)周,年龄(5.04±2.93)h,出生体重(3.61±1.37)kg,1min Apgar评分(4.03±0.98)分;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胎龄(38.19±3.11)周,年龄(5.06±2.84)h,出生体重(3.58±1.32)kg,1min Apgar评分(4.06±1.03)分;两组患者的性别、胎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儿均已排除了各种感染、先天畸形、代谢性疾病及母亲分娩过程中应用吗啡药物史等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根据病情均给予补液、维持正常血糖、防止电解质紊乱、保暖、畅通呼吸道、控制惊厥和脑水肿。有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0.25~0.5g/kg静脉滴注,6小时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纳洛酮,第1天给予0.1mg/kg静注,继之以0.03~0.05mg/(kg・h)速度静脉滴注,疗程14~l8天。

1.3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用药3~5天后患儿意识障碍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始反射部分恢复;有效:用药3~5天患儿意识障碍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稍减轻,原始反射部分恢复;无效:用药7天后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原始反射未恢复。

1.4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

由专人采用鲍氏20项NBNA判定均予生后5~7d测定一次,10~14d复查。评分标准:7d内NBNA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对照组2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2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90.0%,由此可见,两组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0 10 5 5 75.0

治疗组 20 14 4 2 90.0

2.2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比较分析

表2结果表明: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行为评分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比较分析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d 治疗后7d

对照组 20 19.13±2.02 26.45±2.31 32.31±2.68

治疗组 20 19.08±1.95 29.94±2.45* 36.27±2.9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所引起的脑损伤,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是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由患儿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导致脑细胞水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钙内流等损伤细胞功能,细胞变性坏死,脑细胞受损伤易产生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纳络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并与分布在心、脑血管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可解除阿片受体对心、脑及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的同时,增加了脑部的血氧供应,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本组资料研究表明: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行为情况恢复更为理想,因此,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女元,郭青云,上官明.纳络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34-36.

[2]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整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试行稿)[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81-382.

[3] 刘兆生,刘凤丽.纳络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1):66.

上一篇:老年性骨折的预防 下一篇:刍议双黄连制剂研究及其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