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上的研究性学习刍议

时间:2022-05-10 02:05:27

音乐欣赏课上的研究性学习刍议

【摘要】研究性学习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主动研究,主动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音乐欣赏课作为培养大学生艺术情操的课程,已经在很多大学里立为了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因为音乐领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非常适合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延伸,以求提升课程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研究性学习;师生交流;平等、自主

中国的教育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国外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开始不断引进,过去传统的教师宣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于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学生对于求知的需要。而音乐领域作为高端的艺术门类,其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也迫切需要创新和改革。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超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带给人们新的思路的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使音乐教育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音乐教学虽然也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但是其精髓更多是蕴含在学生的体验以及心灵的升华中。它的这种特性融合研究性学习理论中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后,方便了对在大学音乐欣赏课堂上进行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拓宽和联系,为音乐欣赏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依据。因为音乐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与其他学科以及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说如果能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的发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从中探寻出能够更好的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方法,那么将对自身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一定程度的帮助。音乐欣赏课具有比较开放的课堂属性,教师往往可以在同一课堂主题的情况下设定不同的切入点和差异化的课堂过程,研究方法和教学手段往往也会不同,这就具有非常巨大的灵活性,能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以发挥自身特性。这种学习环境能够让基础稍差的学生找到自信心,挖掘自身的潜力,而基础好的学生能够更加自由的释放自身的天赋。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具体的表现方式是:在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地确定研究课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而形成一种自己的学习过程。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点:

一、选题方面:自主选择,发挥学生能动性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是围绕课题来组织课程。包括了设定课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在选题的过程中,自主性是最初要的特点,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运用自己的自主能力,不断挖掘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和超越,推动素质的发展,研究性学习能够把学生的需求以及行为动机摆在衷心的位置加以固化。

二、互动方面: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较适合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处于说教者的地位,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受教。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以你更改充分的了解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的接受教师。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与教师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上的交流,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加准确的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专业给他们提供不同的书目,希望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利用互联网了解相关的音乐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挑选和利用;由于音乐属于听觉上的艺术,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广泛的运用到音响资料。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建议学生搜集优秀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反复的聆听并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使得学生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领会音乐所传达的意境,从而积累自己的听觉经验。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培养自己的听赏习惯,同时教师也能够在针对各专业学生的研究活动中,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很多文学、美术、历史、政治一些知识盲点,学会了站在更宽泛的文化视角去理解、阐释音乐。与学生共同获得研究性学习给彼此带来的益处。

三、交流方面:开放互动,关注过程

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质量,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书面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这种学习方法建立在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并且有相关的理论进行指导,而且学生只有在所作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简言之,研究性学习也不可能轻视结果。不过,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诸如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人际交往与合作,研究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等。这种关注过程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造性都在教师考察的范围之内。

四、成绩方面:展示成就,分享喜悦

要让学生意识到:物化的成果展示比无形的成果更加能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并且这种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题进行成果展示的重要途径。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自身实力的手段,能够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使得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加提升,实践能力获得真实的检验。

研究性学习,一般都没有固定的教材进行参考,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条框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展开多种类型的探讨,拜托了传统教材大纲固定化的限制。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研讨的知识很多都已经超出了本专业知识的范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自身所掌握知识的优势开始减少,可能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可能会感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的扩宽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加广泛的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为了自己的进步,更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罗成萍.音乐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教育环节中的实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73-174.

[2]闫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4]龚文莉.在研究性学习中构筑音乐与文化的桥梁──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思索[J].大家,2010,12:74-75.

[5]文怡.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实施策略分析,校级教改课题,编号:2014B34,2014.6

上一篇:英语(文秘)专升本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如何控制浆砌施工的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