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没有围场的语文课

时间:2022-05-10 01:15:00

上一堂没有围场的语文课

【摘要】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给学生设置了很多的“围场”,学生在如同围场的课堂中个性得不到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因此给学生上一堂没有“围场”的语文课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师关注的新问题。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好语文课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要把话语权归还给学生。同样的,“什么是好的语文课”成为了一线教师不断探讨的话题。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出好的语文课要体现“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山东特级教师张伟提出好课要体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课堂”。专家们众说纷纭,但是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还原语文课的本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上没有围场的语文课。那么,语文课怎样上才能使没有围场的语文课呢?接下来我浅谈几点拙见。

一、 语文教师必须是“指挥家”

在课改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语文教师要想上一堂没有围场的语文课,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有十足的把握,这个把握体现在对文本的理解,对学情的掌握,和对课堂的掌控。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如一位底蕴深厚、谙熟规律的“指挥家”,启发引领、联想推演,用神奇的指挥棒经营自己的“乐队”——启程,抒情,转合,激荡。整个过程没有浮夸的表演,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引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没有围场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容易在课前为课堂做很多预设安排,有些教师细致到课堂中问几个问题,有谁来回答,教师要的标准答案是什么等细枝末节上,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的真实反映。学生成为了机械的听讲,有些学生虽然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但是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相差甚远时,学生的观点很容易被教师否定。长此下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阅读心境也无法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对话的平台无法建起,对话的语流必将受阻阻。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强加,最终结果是无法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学生无法实现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由此,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就给学生设定了重重障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在这样如同围场似的语文课堂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视野应当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问题的解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心中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设立围场,而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给学生充分体现个性的机会。

三、教学手段没有围场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网络、多媒体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的迅速发展也给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多媒体的使用。传统的教师教学手段主要是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利用这几样简单的教学用具完成教学。但是随着网络、多媒体的发展,简单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期待教师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教授课程,以便他们更好的对知识的掌握。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科普类、建筑类文本的解读。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文章《生物入侵者》。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它们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存在迷惑。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搜索一些图片,影像来给他们直观的感受。同样的比如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等相关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苏州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美。教师教授《故宫博物院》一文同样的也可以展示故宫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故宫的雄伟壮观。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手段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根据学情而灵活运用,最好是做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总之,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带来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教师都可以大胆的使用。不给教学手段设围场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很重要的途径。

四、师生互动没有围场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是这个主阵地的主要参与者。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常常出现。然而这种教学课堂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样教学课堂中真正体会到课堂的魅力,教师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课堂。契可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而不只是单纯的聆听者。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历史故事,幽默小笑话,时事热点,甚至也可以讲讲教师自己的小故事。这样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那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就呈现良好和谐的氛围。教学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总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让学生积极的加入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没有围场的师生互动中能够做到想参与,能参与,敢发言,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

一堂好的语文课承载着教师的心血,学生的期盼,上好一堂语文课也是对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要求,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摸索的一个课题。坚信,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设围场,还学生一个轻松自在的课堂,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相信没有围场的语文课一定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收获。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探索》吴伟华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一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