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局部紫斑的分析与改进

时间:2022-05-10 09:20:04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局部紫斑的分析与改进

【摘 要】低分子肝素钙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皮下注射后易出现注射部位小血肿、硬结、疼痛,甚至大片紫斑、皮肤坏死等情况,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所以结合临床,本文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针对肿瘤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局部硬结、紫斑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实践可行的方案,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11-01

1、一般资料

选择河科大一附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住院患者134例,男73例,女61例。年龄46―76(59.3士2.54)岁。

1.1 方法

观察组采用系统防范皮下紫斑注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

1.1.1 传统注射法

①准备:患者平卧,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②注射部位:脐周皮下组织,注射相距2cm/次,随机选择每次的注射部位.③方法:绷紧局部皮肤,进针角度30-40°(进针深度为2/3)快速刺入皮下,回抽注射器活塞无回血则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并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处片刻。

1.1.2 注射技术改进

注射部位选择 仔细核对患者后,选择部位:腹部脐上下5cm,左右10cm(除外脐周1cm)。每次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2次。注射间距2cm 以上,左右交替注射,避开有硬结和疤痕的部位。

1.1.3 改进注射方法:①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位。按无菌操作原则,常规消毒后,左、右拇指以5―6cm距离,捏起患者皮下组织较多的部位,在皮褶顶部垂直进针捏起后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深度以针头进入皮褶为宜;回抽回血后,松开皮肤,左手食指、拇指边在穿刺边缘轻轻按摩,右手边缓慢推药注射;注射后,棉球压迫穿刺处10min,力度以皮下陷1cm 为宜。②注射时速度不易太快在注射的部位给患者进行按摩使血液循环加速药物易于吸收。③对于出现的硬结要及时给予治疗,停止在原有的部位注射,然后用做热敷处理。④对有紧张心理的病人操作前要耐心劝说,分散其注意力,回抽针栓,无回血后将药液缓慢注入。注射时应深入脂肪层,避免腕部用力,进针过深。进针后固定好针头并在注射全过程始终保持皮肤皱褶呈垂直状态,保证药液均匀注入皮下脂肪组织。注射后沿进针角度拔针,松开捏紧的皮肤,采用合适的压迫力度,快速用于棉球按压。

1.1.4 观察指标

注射后12h观察皮下出血例次、比率(包括瘀点、瘀斑、血肿等),并测量出血面积(标准:皮下出血、瘀血直径2cm为重度)。【1】

1.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技术资料的比较用x?检验。

2 结果

经检验,两组紫斑发生率比较,组间各项比较:p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紫斑程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为轻,见表2。

护理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临床上肿瘤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局部形成硬结的现象明显下降。既为病人减轻了痛苦,消除了疑虑,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同时又为护士在工作中树立了信心,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

参考文献:

[1] 吕云霞,董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2008,22(1):39.

[2] 张东君,朱士文,崔贵祥,等.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8):634-636.

[3] 张春芳,李静芝.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5):54-55.

[4] 苗淑贤,陈素礼,徐亚东,等.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78 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2):728.

上一篇:Y型留置针腋静脉穿刺送管方法探讨 下一篇: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