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的艺术世界

时间:2022-05-10 09:13:26

奈良美智的艺术世界

摘要:作为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日本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除了是“梦游娃娃”的代称,更是“邪恶娃娃”等形象的创作者,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使其创造的艺术形象在全球广泛地传播。他用疏离和寂寞之美诠释了他的童真世界,同时也让每位观众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关键词:奈良美智;寂寞;疏离;童真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3-2

在新媒体艺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插图设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活中。无论是广告中的插图,书籍中的插图,还是依靠计算机纯粹的插画绘制,都缤彩纷呈在我们面前。作为活跃在国际舞台的日本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从早期的插画绘制到现在的立体作品,可以看出他所代表的大众的通俗文化已经从“亚洲文化”向主流文化发展。

奈良美智作为人们熟悉又陌生的日本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在各种现代平面传媒中被广泛传播。他的艺术风格富有独特性,具有一种自然质朴的奇异魅力。作为一位在国际艺坛上被追捧的艺术家,他完全是一个独具个性的思想者。

一、奈良美智的艺术生涯

奈良美智于195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自幼独自玩耍的生活习惯使他形成了内向、寡言的性格。从小他就经常发呆,或者一个人胡乱的画画,或者和小动物们玩耍,所以动物们逐渐成为他童年最亲密的伴侣。虽然奈良美智小时候和动物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但由于丰富的想象力,他的童年并不孤独,他生活在自己缤纷多彩的世界里。

另一个影响奈良美智一生的是摇滚乐。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摇滚乐在日本风靡与发展的高峰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的鲍勃・迪伦,到90年代的代表乐团等,都影响到了他的思想,并让他在创作中受到启发。在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再次前往欧洲,并访问了当地的美术院校。欧洲学生个性鲜明的作业使他感到震惊:“我现在还不想成为艺术家,而是一个还在寻找自己道路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生。”[1]由此,他前往德国留学。

地域和语言以及文化的差异,让奈良美智总是沉浸在深刻的孤独感之中,也正是这种寂寞之感,使他创作出了可爱淘气又孤独叛逆的小女孩,手里提着一把刀或是挥着拳头,眼神是那种挑衅和不怀好意。也是在陌生的异国,奈良美智开始了追寻童年的旅程,那些对童年人生经历的追忆成为他作品的最初源泉。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孩子和动物形象也是他个人的性格和经历的真实写照。

90年代中期之后,奈良美智逐渐确立自己的作品形态。以立体作品为主,将画作中的孩童或小狗等,做成大型的立体雕塑,或采用不同媒材拼组的方式构成,如在纽约市展出的“流泪的狗”,就是以大量胶布为基本材料组成的。平面化的空间和独特的儿童表情,构成了典型的“奈良符号”。

二、奈良美智的创作与作品

(一)创作心理

奈良美智笔下的招牌是头大大的小孩、洁白驯良的狗、以及身着绵羊装的儿童,非常可爱。他创作的小孩脸上那对眼尾上吊、不怀好意的双眼,其实才是他作品的正式招牌,那种眼中露出一付“看什么看?你管我!”的不友善神情,但同时却又身处在寂寥、淡漠背景中。他的绘画一直保持着以情感描述为主,混合着幻想和现实,并以整体的造型和艰涩的叙述方式,以及随意性的绘画和浓重的色彩,形成自己强有力的图像特征。而藏在小孩天真面庞的背后是关于人生的各种质疑,以及由此引发的观赏者再次体验孤独、迷途甚至无家可归的共同感受。

那些疏离和寂寞之感一直都存在于奈良美智的作品中,而这些感受是他的童年情绪对其创作的影响。弗洛伊德曾说:“在所谓的最早童年记忆中,我们所保留的并不是真正的记忆痕迹,而却是后来对它的修改。这种修改后来可能受到了各种心理力量的影响。因此,个人的‘童年记忆’一般获得了‘掩蔽记忆’的意义,而且童年的这种记忆与一个民族保留它的传说和神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2]这也就意味着,童年经验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于奈良美智来说,这种创作心理总是以无意识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

奈良美智孤单落寞的童年是他创作的引子,而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几乎无法和同学交流。正是在这样一种孤寂的氛围里,他开始经常在纸上勾勒一些草图,然后逐渐显现出来孩子和动物的形象,这既是他个人心性的表现,也成为他后来作品的主题。在陌生的国度,奈良美智开始了追寻童年的心灵旅程。

除了童年和留学的经历,西方传统绘画尤其是意大利晚起和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如十五世纪早期侧面肖像画中那种近乎僵硬的风格技巧,让他深受影响。奈良美智的作品既有现实也有幻想,表现的多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象。由于在德国师从表现主义画家彭克,而彭克又汲取了原始艺术、非洲艺术的营养,采用符号手法,所以在奈良的作品中,小孩高高拱起的额头、纤细的鼻子、大理石般的肤色成为了一种符号化的象征。从奈良美智人偶作品和平面绘画作品之间的关系,作品中形象与周围平面的空间,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等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如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师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人的作品,我们都能在奈良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痕迹。奈良美智的绘画作品还有一种类似于涂鸦的随意感,柔和平滑的线条、安静模糊的色调,加之漫画的表现手法,总是让人有一种疼惜和怜爱的感觉。

总的来说,奈良美智的作品大致有两种倾向:前期比较细腻,有工笔画的味道,多用彩色铅笔描绘,并且是多线的文字组合形式;后期的则更加“粗犷”,表现性更强,多用水彩水粉多层次的叠加而成。总体上,奈良美智的创作题材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所变的只是成长的生活经历和心态。

(二)创作动机

作为日本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奈良美智的成长历程自然受到日本漫画和动画的影响,诸如平滑的彩色蜡笔、漫画式的线条或者在表面上创作出样貌天真的和宠物般的动物。当然,这些在他的作品中却有一种玩世不恭的味道,通过描绘他们怀揣匕首或枪支等武器进而打破了小孩子的纯真。

奈良的童年是天真孤寂的,然而他必须经历这些极不情愿的成长,必须面对活生生的一切现实,一切愤怒。因此,在奈良美智创作的女孩形象中,才会看到那对眼尾上吊、不怀好意的双眼,这是充满孤独、寂寞、惊恐乃至反抗的微妙情绪。这种深刻的印象叩击着每一个观者,让每一位大众都能反思自己在现实面前隐藏的真实心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察觉出奈良美智对现有社会体制的潜在反抗心理。

现实中的奈良美智是一个总保持着微笑的男人,在他的房间墙壁上粘贴着一些小纸条,上面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我怀念童年,怀念童年单纯的心情。我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创作的初衷。即使世界崩塌,我也想在创作中保持童年时的单纯心境。”[3]孩子般的心灵释放出一个个奇怪的娃娃,每个都散发着无尽的寂寥感,而这也是他最真实的感受。成年观众常常指责奈良笔下的娃娃张大的眼睛怀有愤世情绪,以致将奈良娃娃视为具有攻击性的人。奈良美智解释说:画作中的娃娃只不过是儿童,手持玩具武器,因此他们不应该是具有攻击性的人。这样说来,激发了成年人的敌意后,角色其实是颠倒的,这些成年人以罪恶的形象围绕在儿童身边,反而像是持有更强大的武器一般。

奈良美智写道:“本来,被称之为‘美术’的东西应该是不用任何说明就能传达的。我在知道美术史、宗教之前,就被过去大师的作品和宗教美术所感动……我不喜欢正襟危坐地用着不习惯的刀叉……艺术是从根源上成立的东西,较之美术史、教养等,人类本来的感情才是真正的起因。能够以礼节来控制感情是所谓社会人才能做到的。在所谓的非美术中心的地方举办展览会时,离开美术史和评论,我感到自己不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里不分大人小孩,也没有老师和学生的区别,能够率真地开放自己的感情。” [4]奈良一直想要通过隧道走向自己的童年,而实际上,他的心已经抵达了那里。

我们发现奈良美智的作品其实是他内心的自画像,是和自己的一个对话,图像的来源也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

(三)创作意义

一直以来,奈良美智的作品能唤起每一个观赏者的驻足,它能唤起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和记忆,这是一种无法表达给别人的心绪。而他所要表现的,就是使人们能够往返于作为成年人目前的自己和童年时的自己之间。这种心路旅程,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之下的人们而言,是对本真自我以及生命意义的一个强有力的追问。

作为当代的艺术家,往往容易随着社会动态而失去自我,而奈良美智拒绝盲目地追随,只要每次作画时能有新鲜的心情,即使没有新的东西,持续相同的东西对他来说也是极好的。他认为,自己也不能模仿自己,虽然大多画面结果总是相似,但那不是模仿他自己。他总是怀着新鲜的心情来创作,所以每次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内容。奈良美智画画很少考虑别人对他作品的看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创作。他觉得艺术不仅仅是绘画,而是在生活中对各种事情产生兴趣,面向新事物,所以不是为了新的绘画、新的雕塑而创作,而是在人生的旅行中看到新的目标并予以传达。所以创作对他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完成了一件再接着想下一件就可以了。

就作品而言,奈良美智的艺术与通常意义上的时代潮流还是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大胆的省略与变形,特征鲜明的女孩、拟人化的动物,单纯的构图,这些视觉上的因素使奈良美智的作品时常与漫画发生联系,因此他也常常接到以漫画为主题的展览邀请。奈良美智的作品能获得全世界的广泛好评,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局限在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之内,而是表现了普遍意义下的现代人的心理感觉。每个人在作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都能反观到自身。让观者在作品中看到自己,重视与观者的一个互动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奈良美智不仅画画、摄影、出书,同时还开始创作一些独立的艺术作品,如装饰作品等等。他的小孩和动物也被做成各种玩具,像梦游娃娃,以大头娃娃为主题的挂盘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外在的一个评价,真正的奈良还在坚守自己孩子般的纯真心灵,让自己的作品充满童真趣味,他还在用独特的作品诠释自己的情绪,继续寻找通往童年的时光隧道。。

参考文献:

[1][日]奈良美智.小星星通信[M]. ロッキングオン,2010:42.

[2][奥地利]弗洛伊德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05.

[3][日]纪录片《NARA:奈民美智创作写真纪录》.导演:坂邵康二,2007.

[4][日]奈良美智.二声文化圈的思今乙七,美术手帖[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8:26-27.

作者简介:

郑欢欢,女,河南济源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艺术美学。

上一篇:世界的语言 民族的精神 下一篇:浅析高职英语听说能力的课内外同步提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