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真像我所看到的一样真实吗”

时间:2022-05-10 06:45:25

“这个世界真像我所看到的一样真实吗”

虽然已经年过六十,杉本博司依然很精神地穿着昂贵的西服,剪着短短的头发,胡子修得一丝不苟。他坐在椅子上握着双手,对面围着一圈中国记者——他已经不是挎着相机开着旅游车穿梭在纽约拉活儿的年轻人,而是身价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他的嘴很小,透着一股精明,由于接受了过多采访而眼神闪烁、迷惑。就在前一天,杉本博司在央美的讲座受到了热情欢迎。

“艺术家都需要自己磨练很久。《海景》系列仅达到我想要的画面就花了五年的时间。”他说,“我自己配药冲洗,尝试了很长时间。”

《海景》的画面严格遵守稳定与平衡,用海平线完整地分割成两部分。上面是淡灰色的天空,下面是浮动着深邃波浪的海。这些极简作品打破了摄影界长期以来对画面戏剧性的追求,阐述无形的物体与内心的世界,其中一张被U2乐队用作《消失的地平线》(No Line on the Horizon)的封面。2001年,哈苏摄影基金会授予杉本博司哈苏国际摄影奖,在授奖辞中如此评价:“他的摄影题材中完美结合了东方冥想与西方文化。”

这套已成为他代表作的海系列,画面并不复杂,但想要模仿成功是不可能的。那是属于个人内心的范畴。即便从技术上说,5年的试验时间,20年的拍摄历程也都不是只要把三脚架扎稳当点就可以做到。这20年里,杉本博司带着他的骑士8×10相机往返于世界各地的海岸,捕捉浪涛与天空的和谐。

“看起来最简单的东西才是最难的。”他对《Lens》记者说。

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东京,22岁的时候去了美国。与很多年轻艺术家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他靠开旅游车拉活儿,业余拍摄一些朋友们的照片。真正的转折发生在拍摄“记忆的起源”之后。

那是一套以博物馆中陈列的动物标本为原型的照片。在他的拍摄下,一切都仿佛回到了时间开始的时刻:凝固的北极熊,人类最初的火。他把这些照片拿给纽约现代美术馆,没想到对方当即决定买下。他第一次意识到可用艺术养活自己。

“这在我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他说:“人们接受艺术,并且给他一个良好的商业机会。”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曾写过一部《阴翳礼赞》来阐释日本审美观念。在谷崎心目中,日本的审美关键在于对阴影的把握——用屋檐将光线拦在房间之外,用深邃的影子把佛像掩盖,他尖刻地反对西方对人工光线的使用,坚持自家只用自然光与烛光。

杉本博司拍摄了一套同题影像来表达对谷崎的赞同。他认为,相对于过一种现代的生活,过去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更加舒适。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他的《阴翳礼赞》延续了对沉思的追求。他决定用相机来捕捉一根蜡烛燃烧的过程:在仲夏日的夜风里,他打开窗户,打开8×10的相机,点燃蜡烛又按下快门。蜡烛烧尽的那一刻也是曝光完成的时候,这个过程有时会持续几个小时。蜡烛不同,带来的火焰也不同。有时是猛烈的燃烧,有时却缓慢而带有光晕。关上快门的时候,黑暗同时降临。

最终,在相纸上,除了火光跳动的痕迹之外一片漆黑。杉本博司的一大爱好是收藏古董,他收藏着三叠纪的虫子,原始人的工具,而火光在相纸上留下的痕迹,正像是黑暗中的原始原野。那里有一点火光在跳动。

同样地,初看《闪电原野》系列,没人能想到这并非用相机做到,而是40万伏的电极瞬间放电,以电火花瞬间的光芒印在大幅底片上得到的。

这些直接印在底片上的闪电看起来就像脑状结构,或者如某种有机生命一样。蜿蜒的闪电烧黑了底片,杉本博司需要精心处理这些底片,比如说,用加了盐水的显影液来进行显影,才可能达到他所需要的画面,而盐水的比例变化都会导致画面不同。在最后印制在银盐相纸之前,要经过无数次类似的试验才能得到最佳的结果。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仅准备器材就花ym年时间,然后又用了四年时间不断进行各种材料、条件下的试验。小时候喜欢木工和手工的他,像亚当斯研究快门与光圈一样,研究着湿度、充电时间长短、不同导体类型下所造成的放电的形态,甚至纽约是否下雨,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画面形态。

这看起来像是游戏。而真正厉害之处在于无论哪种手法,这些作品都清晰地留有杉本博司本人的印记——画面中不可名状的沉思和引人自问的禅意。这是一个掌握了心中世界的艺术家才能做到的。

杉本博司证明了摄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打磨内心,并遵循内心的指引。画面中呈现的不是每日局促的现实,或者仅仅寻求构成上的美感。在那些沉静的画面之后,站着的是一个沉思的人。

“人类祖先看到的第一个景象,现代人有可能看到吗?对我来说,照片就是一种能让我心中的美景实体化的发明。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我也一样。但这个世界真像我所看到的一样真实吗?”

这是杉本博司的自问,也是他的摄影的源泉。拍摄《海景》系列时,当他透过8×10相机的对焦玻璃,将焦点对准海上的某一点时,海面变得越来越宽广“就像要把我吞没一样”,他说。之后他总结,他所寻找的正是内心中的自我。

除了艺术家这一广为人知的身份外,杉本博司还是一位古董商人、古物收藏家。

在央美的会上,他与大家开玩笑:“我把收入的大部分拿来买了古物,跟税务部门说这些钱都被花掉了。”他的收藏包括宋代的中国画、古佛像、原始人的工具。他会在手里掂量原始人的火石,感受千万年前人类的手感,而这些体验都化成了他的心思,最终凝聚在作品中。

上一篇:激趣任情 有效例证 下一篇:话语体系的中国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