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校长角色的融合

时间:2022-05-10 04:03:13

论中小学校长角色的融合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评价一个学校,先评价它的校长。”回顾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每一所成功的大学都与一位杰出的校长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康普顿与麻省理工学院,艾略特与哈佛大学,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梅贻琦与清华大学,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等等。对于中小学而言亦然,校长的能力、素质、气魄、学养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效益。

校长角色,是指校长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包括校长一系列不同的角色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应的行为。中小学校长在实施学校管理过程中,由单一的管理者角色走向管理者、协调者、教育者、服务者等不同角色的融合,为校长的职业注入新的内涵。

一、管理者角色

在校长诸多角色当中,管理者角色是校长的核心角色,这不仅是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管理学校内部事务的重要职责,也是确保学校组织能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剥夺、削弱校长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将造成学校管理工作的一盘散沙、混乱无序。校长管理者角色的具体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制定学校发展战略

学校自身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应当带领师生员工,在充分、客观分析学校历史积淀与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学校发展作出清晰的规划,明确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建立共同愿景,通过共同愿景凝聚教职工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同时,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要依据学校的特色进行准确定位,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2.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机制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校长陷身于琐碎杂乱事务,就无法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中去。通过建章立制,对各个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界定,对各项工作的目标、程序、方式、途径等进行明确,形成良性的制度运转体系,要让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白: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大家一起思考:我们如何去做校长就可以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在资源的优化整合、组织架构方面分配更多的精力,思考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

3.引领学校教育观念的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能力。作为管理者的校长,更应担当起学校观念创新的领头羊角色,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对话的学习交流环境。一方面校长为广大教职工创新教育观念提供保障条件,例如:搭建教职工共同学习研究的平台,促进教职工相互学习,激励教师群体在自由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教育观念的创新。另一方面,校长应做到以身作则,保持积极进取的价值观,提升自己作为校长的职业素养,为经营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位贡献力量,以此来获得学校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与资本。

二、协调者角色

随着学校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不断加深,校长需要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能够与政府、企业、家长、媒体等各个方面建立关系,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此时校长所具有的角色就是协调者角色。通过校长的协调作用,提高学校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甚至可以化解危机。例如,有的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某些改革措施未能与家长充分沟通协调,导致家长误解甚至坚决反对,造成改革失败。在未来的学校管理中,作为协调者的校长,能够起到沟通四方、协调上下的作用。

1.校长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校长作为协调者的关键素质。一方面,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特别是要从兄弟学校发展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校长的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校长要善于营造和谐、顺畅、高效的工作氛围,理解、宽容、倾听,学会妥协,还要坚持组织原则、工作纪律等,为学校组织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氛围,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国外学校有的校长定期聚集在一起就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享。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内部的管理效率。

2.校长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公安、消防、卫生、质检、工商等各职能部门的协力合作,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提供保障。随着中小学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校长要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与政府职能部门就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磋商,积极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从统包统揽走向宏观管理,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学校,因此政府职能部门不可能深入到学校内部,无法洞悉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隐性矛盾,这就要求校长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绝非溜须拍马、行贿、“走后门”等不良行为,而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向政府职能部门反映问题,争取政府在人员、经费、政策等方面的优惠,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校长充分发挥作为协调者的角色。

3.校长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

传统的中小学管理中,校长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事务的管理上,而忽略了与企业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似乎校企合作是大学的专利,和中小学不相干。未来的中小学管理,校长作为协调者的角色,将凸显与企业加强沟通协调的职能。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有利于提高解决学校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等,为校长利用企业资金改善办学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另一方面,中小学与社会的疏离,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许多学生在面临大学专业抉择时,对于选择哪个专业一筹莫展。校长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拓展、延伸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的感知、对个人爱好取向的定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4.校长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

上一篇: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 下一篇:生态视域下的学生生命教育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