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创业阶段高职生心理素质培育模型分析

时间:2022-05-09 10:59:33

不同创业阶段高职生心理素质培育模型分析

摘要:本文从创业心理素质教育重要性入手,对目前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和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创业阶段高职生心理素质培育模型,从而探索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创业 心理 素质 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06

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单的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1]。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学者对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学者提及不同创业阶段培养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创业的不同阶段,探讨不同创业阶段高职生心理素质培育模型。

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现状

一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通常侧重于创业理论教育、创业实践训练,对创业心理素质培育较少涉足。当前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理性认识,信念不坚定

绝大多数高职生之所以未进入创业天地,主要是缺乏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并且过分地依赖学校或是自己家庭的关系网,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毕业生实际进行创业的不到2%。有的人存在畏难心理,害怕失败而不敢创业;有的人存在无助心理,缺乏创业经验,不知道如何去创业;有的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创业,因此创业信念不坚定,创业方向不明确。

1.2 缺乏坚韧意志,挫折商较低

挫折商(Adversity Quotient)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当前很多高职生意志力比较薄弱,思想单纯,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却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在创业初期就只想着成功,甚至想要一步登天,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认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一旦愿望落空,或者遭受打击,就会丧失积极性,半途而废。

1.3 缺乏包容能力,合作意识不够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为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创业需要合作伙伴,因此,合作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包容性,不知如何与他人友好合作。高职生虽有创新精神但缺少经验,因此创业过程中需要创业团队中的每个人发挥特长,彼此包容对方不足,与客户和顾客打好交道,与公众媒体打好交道,与外界销售商打好交道,才有助于创业的发展。

2 创业心理素质研究的作用

创业心理素质研究方法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行为进行研究,由此,对创业教育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新的理论视野的开拓。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人获得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85%取决于这个人的心态,仅有15%是由人的专门技术所决定的。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提出:“这一时代最重大的发现,是我们可以因改变心态而改变生活。”高职生成功创业,离不开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研究和讨论如何培育高职生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加强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是时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国家出台了大量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学生创业机制逐渐确立和完善,为大学生主动立足市场、独立自主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从目前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来看,许多高职生不敢创业、不会创业。因此,加强创业心理辅导就成了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2.2 创业心理素质是高职生创业过程中的内在调控器

创业需要动机和兴趣。强烈的需要引导人去创业,浓厚的兴趣吸引人去创业;创业热情和毅力是创业过程的推进器,创业人格则是创业成功的守护神。当代大学生虽然聪明灵活,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有抱负,但却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特别是抗挫折能力不强,意志力比较薄弱,开拓进取意识不足:大学生只有努力提高创业心理素质,才能正确调控创业过程,把创业行为引向正确的轨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2.3 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高职生顺利就业、创业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高职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没有现存的岗位,而是要自己去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党的十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是落实建设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大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大学生创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有助于高职生完善素质结构,提高社会综合竞争能力,果断把握就业机会,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理智地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积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寻找创业机遇。

3 创业心理素质结构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者心理素质的研究代表性观点有:董红燕等人研究了国外相关理论基础,认为心理素质有要素:创业需求、机会识别能力、风险感知能力、创新意识、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以及韧性;吴维亚等人认为创业心理素质问题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创业精神、创业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和商业意识;张昀等人利用访谈和文件调查法研究认为,创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五个因子:创业基础因子、创业意向因子、创业机遇因子、创业准备因子和创业愿景因子。本文认同对创业心理素质概念的界定,应以素质教育理论中素质概念的界定为基点和起点的观点,认为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创业环境和创业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高职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一般包括强烈的创业意识、不屈不挠的创业意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上一篇:知识与能力并重 思想与经验齐驱 下一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巧解“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