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9 10:44:13

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循环内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及干预,采用POMS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2周后,观察组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PCI手术; 负性情绪

围手术期又称手术全期,此期手术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通常心理压力很大,极易引起焦虑恐惧,这种情绪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后期的康复等均十分不利[1]。如何缓解围手术期患者的负性情绪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聚焦解决模式是本着充分尊重患者,积极挖掘患者自身潜能,使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全力帮助及精心治疗护理下,以心理及身体均达到健康为目标的一种新的临床干预模式、通过心理干预与临床治疗相结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医患关系更为和谐,患者的满意率有效提高[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官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组治疗技术[3]。加强实施PCI术患者的精心护理对挽回患者的生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院通过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后对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循环内科行PCI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2±4.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高中10例,中专10例,初中及以下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l4例,平均年龄(54.8±4.8)岁,文化程度:大专和以上14例,高中6例,中专15例,初中及以下5例。两组患者诊断均为急性心肌梗死(AMI)[4-5],起病6 h内入院。AMI的诊断符合WHO制定标准。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法穿刺股动脉行PCI手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各项临床诊治及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依次进行护理措施实施,出院前给予评价[6]。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在各项临床工作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首先对患者自身的性格及疾病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依据不同的个性化特点,针对已存在和潜在的问题给予合理化护理评估,对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实施过程中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护理模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7-8]。PCI手术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担心患者的生命安危及今后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术前了解患者对手术期望值[9],讲解手术的过程及术后达到的效果,缓解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积极与患者沟通,以分散其注意力;术后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效果,用赞美的方式肯定患者手术期间的配合,鼓励患者若积极配合术后恢复,一定会达到术前期望的效果。聚焦解决模式是建立在和谐的护患关系和相互的信任上,医护人员像亲人般的对待患者,用赞美的语言充分肯定患者的努力和经验,并鼓励患者通过医护人员及自身的努力能够并最终实现期望的护理目标[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负性情绪状态,采用POM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11]。

1.4 评价标准

1.4.1 POMS量表 根据POMS量表进行有效评估,本量表包括疲劳、紧张、愤怒、抑郁、精力、慌乱、与自我有关的情绪等7个指标,每项指标都有单独的评分标准 [2-3]。

1.4.2 SCL-90心理状态评估量表 通过对抑郁、焦虑、强迫、恐怖、躯体化、敌对、人际关系及偏执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并通过对每个方面的几个小问题回答的评分结果进行评估,以2分及以上表示此项心理评估项目为不达标[1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POMS量表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POM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1、2周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SCL-90量表评分的比较 对两组干预前的SCL-90量表中各纬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是近年心血管介入微创新技术之一,因其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效果迅速可靠,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13]。但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如护理不当,观察不应对,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可提高介入诊治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是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

PCI手术患者虽然因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不同而存在不同的个性化差异,但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共同存在[14]。而患者负性情绪因素越复杂,对治疗的配合越不利,从而最终会导致患者术后康复的进展,所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18]。聚焦解决模式就是针对患者各种内在的问题及外因进行有效地针对性解决的干预模式,聚焦解决模式针对各种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使每个问题均得到最佳的解决,最大化的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8]。经临床实验表明,在改善PCI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及心理状态方面运用聚焦解决模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丹,孙宁.聚焦解决模式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4,3(6):24-25.

[2]李建香,贺志伟,汤艳君,等.急性冠脉综合症行PTCA+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4(2):5-9.

[3]邹蓉蓉.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9-60.

[4]韩雅玲,荆全民.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的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5-7.

[5]余滢,林梅.聚焦解决模式在年轻宫颈癌病人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2,8(15):35-37.

[6]李玉青.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6(17):153-154,157.

[7] 邓淑芳,邓春霞.围手术期新型护理干预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9(27):49-51.

[8]杨伟锋.普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112-113.

[9]王丽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90-91.

[10]高芸,曹维军,崔玲,等,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1,18(14):5-6.

[11]康苗,吴尽.302例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13(7):854-855.

[12]文贵芳,杨德英,刘海霞.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127-128.

[13]李顺琼.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5-56.

[14]张文杰,许勤,郭红梅,等.聚焦解决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3):456-458.

[15]余晓燕,徐凌燕,胡引,等.聚焦解决模式在胎儿异常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3):677-678.

[16]邓敏.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不同模式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88-89.

[17]张清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4-65.

[18]刘天秀.护理干预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76-77.

(收稿日期:2014-06-29) (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录像反馈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泪道逆行置管对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