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探究

时间:2022-05-09 10:42:19

科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探究

科学活动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科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幼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思考通过哪些途径、采用哪些方式、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否及时、是否适度,对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主题内容深入而持久的探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一个充满关爱的良好的集体中,幼儿身心愉悦,定会全身心投入他所要探究的问题中,这种氛围最初应由教师来营造,如活动中,教师对问题深入钻研的精神,与幼儿合作探究交流的平等态度,对幼儿能力的信任和对幼儿行为的真诚关注、支持,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这种氛围让幼儿感到一种心灵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从事探究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例如在“人体器官”的活动中,当教师以“病人”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时,让“小医生”量体温、测脉搏时,孩子们一扫开始时的拘谨和压抑,忙得不亦乐乎,玩得兴致盎然。

让孩子真正成为问题的发现与探究者这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在幼儿自主的活动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些想法在他们头脑中原本是没有的,如果教师对他们多加管束,过度干涉,那么,他们就不能自由地思维,自如地运用材料,从而使他们的活动受阻,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手”,一切让孩子自己来,即使是失败,也让孩子自己寻找原因,积累经验,再去验证经验。

在幼儿的科学教育实践中,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索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我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多只小乌龟,提供了观察记录本,供幼儿观察记录小乌龟的生长情况。有天早上,一名幼儿在观察时,忽然发现小乌龟不动了,他们互相议论,得知小乌龟在冬眠,所以不吃肉了,也不爱动了。这下子所有幼儿对小乌龟冬眠产生了兴趣,掀起了观察小乌龟的热潮。

二、提供探究所必需的基本资源。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多样:如实地参观、实验、观察、制作、访问、表演等,教师应根据预设计划,结合幼儿分组探究的主体兴致,发动幼儿、幼儿家长、同事和自己一起来收集、提供与探究活动有关的教育资源,这对于保证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发现幼儿所需的资源一般包括三类,以认识植物为例:

1、物质资源:

其中包括探究工具,(如照相机、水彩笔、画板、测量尺),探究材料(如浇水壶、花籽),探究场所(花卉园、石家庄植物园)。

2、信息资源:

其中包括搜索各种植物的图文资料,参观植物园、花卉园,收看此类的电视节目或有关的DVD,VCD光盘等。

3、人力资源:

凡潜在的能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咨询与建议的人员均属人力资源,例如花鸟鱼虫市场的工作人员、做植物研究栽培的家长等。教师在活动中应能敏感地意识到幼儿从事各个主体的探究可能需要哪些种类的资源,其中有哪些资源是现有的,又有哪些资源是需要开发的。教师还必须有能力、有办法,发动幼儿、家长、社区有关人士、自己的同事等一起来创造条件,满足幼儿从事探究学习的需要。例如:在“认识天气”这一主题中,教师需要邀请有关专业的气象人员到园接受幼儿的访问,这对教师的对外联络与交往能力提出了挑战。

三、持续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

1、提升兴趣。

首先要鼓励、支持幼儿的好奇、好问,幼儿的好奇心,具体表现为对周围世界的注视、观察、探索等。好奇心驱使幼儿去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它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和幼儿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进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喜欢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生动有趣的小动物。我们就经常带他们到大自然去散步。他们在观察动物时我引导他们提问题,丰富问题内容,例如:“老师,为什么小兔子前腿短,后腿长?”“麦子上面一丝一丝的是什么?”“为什么小鸡不会游泳?”等等。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表露,于是我们就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激发其他幼儿提问的兴趣。

我们经常进行随机性科学探索活动。例如,XX幼儿问:“为什么凋谢的花瓣是枯的?”我立刻引导幼儿观察盛开的花朵,并借来一台榨汁机,通过实验操作幼儿发现鲜花含有水分,凋谢的花没有水分所以是枯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发现班上幼儿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对科学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较长时间地、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探索。例如:幼儿在玩“摩擦生电”时,为了能使玻璃棒带电,反复用毛皮擦,即使受到干扰,也只是稍停一会儿,仍然继续进行操作,直至玻璃棒吸起小纸片而获得成功。这充分显示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恰当点拨。

恰当点拨是指教师对幼儿学习方法的指导,幼儿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实施科学探究。例如:在“饮料”的探究中,幼儿要做关于颜色和口味的喜好调查,但不知如何调查,此时,教师就可以作适当的点拨,帮助他们制作表格,运用分类和集合的方法制作各种颜色、口味的饮料,这样,幼儿既能学会饮料的制作方法,又能与同伴分享,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具体掌握了什么知识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幼儿是否养成了某种良好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3、提供多种物品,训练幼儿的分类技能。

分类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探索方法。帮助幼儿学习分类,要让他们明白分类是要给予一定的准则的。如:车辆,依照车辆的外形特征可以分为大型车辆和小型车辆:依照车辆是否使用燃油可以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依照车辆的使用功能可以分为救护车、消防车、警车……

进行分类时教师应允许幼儿出现错误或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尝试中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同时帮助幼儿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的方式,并阐明这样分类的道理。这样,既训练发展了幼儿的分类技能,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认识到物品的特性。

4、巧用讨论。

在科学活动中,同伴间的讨论和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水平,有利于幼儿的协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此,应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在做沉浮小实验的时候,就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来做试验。在实验中,幼儿会发现“为什么你放的铁块沉了下去,而我放的木块会浮在水面上?”幼儿之间就开始了讨论,并将其他物品也放进水里进行比较,最后在相互合作、相互讨论中得出了结果。总之,老师要处处为幼儿考虑,做一个有心人,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让幼儿的身心在探索和操作活动中得以发展。

四、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

由于科学探索活动大多分小组进行,幼儿对其他组的探究过程、方式、成果了解不多,需要教师抓住每个教育契机,通过进程简报、成果交流、工作样品展示等方式,及时展示各组在探究中好的方法、途径和成果,并安排小组间的互相交流,这样做是对幼儿创新、探索、尝试及小组团结合作的鼓励与强化。例如:探究“头发怎么会长长的”的小组在归纳原因时,碰到了头发长长需要一段时间,不知怎样表达的难题,他们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图形语言进行传达,在经过小组同伴之间的思考和讨论之后,他们决定用小闹钟来表示时间。孩子们找到合理的解释后,都异常地兴奋……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探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把此项工作继续下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期待与大家分享交流。

上一篇: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下一篇:旺仔小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