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导入”艺术

时间:2022-05-09 10:11:56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导入”艺术

一堂好课的开头,犹如一台好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有艺术,就能先声夺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达到一举成功的奇效。课堂的“导入”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的重要艺术特征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教学情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认识情感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它的教育价值及学习特点都应有别于另外三个领域,因此对其“导入”的设计也应吻合其特点。下面谈谈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提前感知式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内容比较深奥,思维性很强,有点奥数的味道。上这类课的难点并不是如何操作,而是如何制定方案或如何进行推导,学生总是在这里卡壳。为了能让学生顺利的进行自主活动,教师就有必要将课堂中要运用的方法以较浅显的、生活化的事例提前呈现出来,让学生提前感知,等他们需要时就能自行进行方法迁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亿有多大?》时,他估计学生要推算出1亿个物体有多大会有困难,便设计了如下导入:

1.教师出示10支铅笔(一捆),用弹簧称称出它们的重量60克(师演示)。

问:根据这一数据,谁能猜出20支铅笔的重量?100支呢?1000支呢?并说出理由。

2.如果老师现在想称出10000支钢笔的重量,难道真的要找10000支钢笔来吗?你有什么办法?

生:不用,我们可以像刚才老师那样先称出10支钢笔的重量,再推算出10000支钢笔的重量。

通过教师的设疑,学生基本领悟到这一方法的要领,为后面学生推算1亿个物体的大小打下了埋笔,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顺利地完成整个活动。

二、引发共鸣式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经典素材,但如果处理不当,思想情感教育同样会显得生搬硬套。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努力唤醒孩子那天真、善良的童心,引起他们情感的强烈共鸣,当教师、学生及教材三者的情感完全融于一体时,便是进行下一步学习的最佳时机了。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你寄过贺卡吗?》时,为了唤醒学生节约资源关注环保的意识,利用课件播放了两个片段:

片段1: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自由自在的玩耍着……

片段2:在一片树木被砍掉的光秃秃的山坡上,一阵风吹来,沙尘飞扬,动物们无处藏身,由于没有植物的保护,久雨引发了泥石流,冲毁了人类的家园……

教师精心选择的这组材料,对比性强,同时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看了以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爱护家园、关注环保的愿望深深的根植于他的心中,学生此时恨不得马上就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了这种情感基础,学生对后面的“如何节约纸张、如何做环抱贺卡”等内容就能积极进行学习,并在生活中主动加以宣传,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巧设悬念式

巧设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小学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例如,教学《营养午餐》时,为了突出“营养”这一主题,教师可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爱吃什么菜,平时主要吃什么?然后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吃得科学吗?如果不科学会有什么后果?特别肥胖及特别瘦弱的人在饮食上出了什么问题?该如何改正呢?……这一连串的问题紧紧的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导入,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新知探究天地。

四、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式是新课一开始,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方式。要求教师语言精炼、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动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北京的赵震老师在上《作业展览中的问题》一课时,为了突出“作业纸的张数与所需磁铁个数的关系”这一重点,课一开始赵老师就直奔主题:

同学们的作业写的可工整了,今天赵老师带了一部分来展览,可在展览的过程中赵老师碰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就是作业纸的张数与磁铁的个数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作业展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教师利用这个话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况且老师还说碰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下学生是更有劲头了,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便顺势进入新课,衔接自然,顺理成章。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很多,关键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因材而变的原则。由于导入过程中所涉及素材的表现形式和适合情况不同,上述导入还可同时配合选择电教、图画、演示、实验、操作、讨论、计算、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上的满足。

上一篇: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农村山区小学片区教研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