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冲击下的旅行社的市场营销战略转型

时间:2022-10-17 04:54:03

电商冲击下的旅行社的市场营销战略转型

摘 要 由于各类OTA的涌入,作为旅游业传统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行社业,近年来一直饱受市场排挤。由于只有少数大型旅行社才能依靠其雄厚实力和人、财、物方面的优势,主要从事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转型为上游旅游批发商。而中小型旅行社由于资金的缺乏,转型之路充满了艰辛。

关键词 电商 旅行社 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2181.2亿元,较去年增加了17%。在这种冲击下,旅行社传统的旅游营销战略必须选择转型迎接挑战。

1旅行社在电商的冲击下凸显以下旅游市场营销的劣势

(1)中国的旅行社业还是一个“散、弱、差、小”的传统服务业为主的行业。虽然有诸如“国中青”三大旅行社等大型有品牌价值的旅行社,也有“中国旅行社协会”等行业组织;但总体上依然呈现出混乱的旅行社市场状态。这种情况使得旅行社营销不仅缺乏资本支持,更加缺乏营销承诺履行能力以及营销公信力。

(2)中国旅行社并不直接生产消费者购买的旅游体验,而是担任旅游中介的角色。这就使得旅游产品质量与旅游体验不可控,旅游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这使得旅行社市场营销只能采取模糊化的营销战略,缺乏对于细分市场的确定化吸引力。事实上,大部分旅行社对于自己产品的目标市场也是模糊不清的。

(3)相对于信息爆炸的旅游电商,不少旅行社已经沦为了相对的“信息孤岛”。很多旅行社现在日常办公、销售所依靠的仍然是纸笔、word文档、旅行宣传册。这种滞后的信息支持不仅使旅行社错失了许多旅游营销机会,也使得营销信息和消费者之间的渠道堵塞。

(4)中国旅游业现在水平化分工普遍,日益摊薄了旅游业尤其是旅行社的利益。与相对跳出了水平化分工的旅游电商相比,传统的旅行社的成本控制更为困难。但是消费者对旅游产品价格日益敏感。这种情况使得旅行社丧失了成本领先的营销优势。

(5)新型复合人才紧缺。我国旅游产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复合型专业人才却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复合型人才要求有综合技能、创新能力、探索能力,良好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目前旅游市场中缺乏具有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旅游人才。旅游电商的崛起,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旅游企业的性质,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更加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6)无序竞争诚信不存。电商企业中游客跟企业的沟通依托互联网进行,电商为提高诚信度采取各种措施,其中消费者最为满意的是对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环节规范程度,其次是电商网站诚信规范体系建设工程,近八成消费者对国内电子商务企业诚信度总体状况表示满意。而长久以来传统旅行社惯用价格战,无视服务效果,这种无序低端竞争方式使参与者投诉不断。媒体曝光的关于旅游纠纷的事件不但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而且危害到行业的诚信度。

2旅行社旅游市场营销应向以下几个方面转型

(1)重新划分目标市场。旅游电商虽然来势汹汹,但其中年轻人、价格敏感型游客、中短途游客占了绝大比重。所以,旅行社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传统关系渠道网优势,把自己的市场营销重点放在老年人、高端消费者以及长途旅行游客份额上。做到旅游市场营销的市场专业化。

(2)旅行社职能转型,转变旅游市场营销方向。中国旅行社定位于旅游服务组织,而国外旅行社(例如MYTRAVEL)则定位于旅游中介商。旅行社应转向上游旅游供应商批发高性价比旅游产品,将产品销售给旅游门店、旅游电商以及消费者。所以,旅行社的营销对象不仅是消费者,也包括旅游门店以及旅游电商。

(3)与旅游电商(如欣欣旅游、淘宝去啊)合作进行市场营销。事实上,传统旅行社转型线上面临着资本、技术、人才以及渠道等多重障碍。与其自曝其短,不如寻求与成熟线上旅游企业的良性合作。这样不仅能够保留自己传统的营销优势、降低营销转型成本以及风险,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合作伙伴的营销优势,扩大自己的营销范围、改善营销结果、实行品牌营销战略。

(4)增强门店体验式营销。门店是传统旅行社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如今的优势所在,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也必须进行升级改造。区别于传统的视频、画册、印刷广告营销,现在的旅行社门店应配备PAD等先进信息营销媒介。使消费者在旅行社门店也能接受到海量营销信息、体验网上模拟旅游模型。使得门店的实体可信的营销优势与网上营销优势相结合。

虽然旅游电商增长速度惊人,但是传统旅行社仍然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面对电商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旅行社一旦转型成功必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更加丰厚的收益、更长足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梁春媚.基于“蓝海战略”的旅行社营销战略探讨[J].学术论坛,2014(03).

[2] 谭业.旅游隐性营销:新时代的旅游营销理念变革[J].经济地理,2013(09).

[3] 钟章奇,李山,张秀云,刘华婷.旅游者中位年龄的几个市场指示意义[J].旅游学刊,2013(07).

[4] 张怀英.旅游目的地意境营销战略研究――理论阐释与现实构建[J].贵州社会科学,2013(07).

上一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核心课程教学... 下一篇:高校体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