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琴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2-05-09 12:50:27

张晓琴的艺术人生

经过31年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文工团(原青铜峡市秦腔剧团)演员张晓琴终于摘得了众多戏剧人的梦中桂冠――中国戏剧梅花奖。

张晓琴从小酷爱文艺,197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青铜峡县剧团,从此与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主工小生、正旦、刀马旦等,形成了一专多能的表演风格。31年来,她竭尽心力,徜徉在舞台艺术的海洋中,先后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行当不同、性格迥异的历史和现代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断桥》中的白素贞、《杨八姐游春》中的杨八姐、《姊妹易嫁》中的张素娥、《桃李梅》中的袁玉梅、《花木兰》中的花木兰、《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湖阳》中的湖阳公主、《五娘吃糠》中的赵五娘、《李逵探母》中的李母、《白玉楼》中的张彦、《劈山救母》中的刘彦昌、《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棒打无情郎》中的莫稽、《唐僧险渡风月关》中的唐僧、《慈母泪》中的常天保、《三试浪荡子》中的贾金龙、《三曹父子》中的曹植、《湖阳》中的宋弘、《孟姜女哭长城》中的万杞良、《月下来迟》中的潘必正、《祝福》中的祥林嫂、《丁家院》中的柳絮儿、《飘来的媳妇》中的张玉娥、《大棚情缘》中的尚玉兰……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多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戏曲艺术比赛中获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连续数年受到区、市表彰奖励,1995年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并受到组委会嘉奖。张晓琴现为国家二级演员、宁夏戏剧家协会理事、吴忠市剧协副主席、吴忠市政协委员、青铜峡市政协常委、青铜峡市文工团党支部书记。

张晓琴的人生贯穿着两种精彩演绎:一种是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文工团管理者,在现实场景中的真情表露;一种是在舞台上用肢体语言、多种唱腔、万千表情进行的艺术表演,给人们留下了多样化的艺术色彩,多种人物形象。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张晓琴所获得的一个又一个荣誉,就是最好的证明:1989年主演的折子戏《悔过》在全区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获表演二等奖;1990年在全区“汾曲香杯”秦腔演唱比赛中获二等奖;1991年领衔主演的《三试浪荡子》在全区创作剧目评比中获表演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2年主演的折子戏《砍门槛》在全区中青年演员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2000年领衔主演的原创大型现代眉户剧《大棚情缘》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2002年领衔主演的现代眉户剧《大棚情缘》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获综合一等奖(个人表演一等奖);2005年8月在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中获优秀表演奖;2005年9月,在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中获表演一等奖;2007年12月,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登上了中国戏剧的最高领奖台。

张晓琴申报梅花奖的三个剧目是:《五娘吃糠》(青衣)、《月下来迟》(小生)、《李逵探母》(老旦)。这三个秦腔折子戏的人物角色行当跨越很大,对她来说极具挑战性。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导演李小六和湖北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欧阳明先生的精心指导下及文工团全力配合下,她细心揣摩、博采众长、不断打磨,其表演技艺日臻成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精彩的演出,既充分展示了她深厚的表演功力,也博得了观众和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戏迷说她:“一个人勇于挑战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让我们深深折服。”内行评论她是“戏路子宽,唱腔纯正甜美,表演细腻得当、恰到好处”。张晓琴是一个视艺术如生命的人,她经常带病参加演出,为了演出曾撇下过病危的父亲,为了演出提前给孩子断了奶,为了演出婆婆几次手术都没能床前侍奉……她十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她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留给了书籍、电视和笔记,她平时训练刻苦,每天坚持吊嗓子,琢磨每一句唱腔。张晓琴不仅秦腔、眉户唱得拿手,京剧、黄梅戏和现代歌曲也唱得很好。她的女声独唱常常令观众掌声不断,她一人表演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智斗》,唱腔有板有眼、人物个性鲜明,令观众赞不绝口。此外,她还是一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真是一个难得的一专多能艺术人才。

张晓琴31年的艺术人生经历是平凡的,同时也是辉煌的。她常说:“舞台虽小,天地广阔;人生有限,艺海无涯。艺术造就了我,我愿为艺术献身。”我们祝愿她在艺术的海洋里再扬风帆,再创辉煌!

上一篇:我演“郑庄公” 下一篇:谈秦腔演员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