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童心的艺术之花

时间:2022-05-09 06:33:29

芬芳童心的艺术之花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审美情趣呢?怎样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多年来,我一直在课堂中尝试语文教学与学生艺术培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渗透艺术审美教育是教学的根本环节

语文教学与其他的学科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教学内容上看,知识涉及自然人文,包罗万象,有诗词歌赋,丰富多彩;从教学形式上看,有听说读写,课堂内外,不拘一格,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知识的内容与形式如此丰富多彩,展现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是如此广阔的一片天空,这也决定了它必然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常说在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面大旗,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时应把审美和艺术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和实物教具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兴趣。纵观古今中外,文学与艺术互相渗透现象是极其常见的。这些文学与艺术相互渗透下的共性,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教育渗透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切入点。

2.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艺术教育是完成好教学的中心任务

(1)注意语文教学与绘画艺术相互渗透。中国古代有诗画同源之说,尤其是唐宋是以来题画诗的兴起,显然是派生于绘画艺术的发展之中的。在讲解这些诗作时,教学以图画为切入点,这有助于学生对诗作的理解,如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元代王冕的《墨梅》等。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电影片段或自制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图导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通过图文的衔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取新知识;也可以以文带图,引导学生由文字意境进入绘画图景,再回到文字中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沿文设图,让学生在课文教学前给课文配上插图,这样将绘画引入教学,进行美的训练。

(2)巧妙应用语文教学与声乐艺术的衔接。声乐艺术是以声音和音乐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音乐、朗诵、演讲等。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十分突出,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如同听音乐的感觉,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声乐艺术达到的良好效果。

在培养学生朗读时,音乐和朗读还可以结合起来。配乐朗诵,易于诱发联想和想象,创造特殊的情感氛围,形成美的意境。有些古诗被谱成相应的曲调,可以以唱带读,以唱促读,强调自身显示出来的感情氛围来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3)把握好语文教学与戏剧艺术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有中国古代戏曲和现当代戏剧的传统篇目,如《雷雨》《奴隶英雄》等传统戏剧作品。教材的编审者将戏剧单元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传统的语文课把中国戏曲的独特个性,中西戏剧的不同观念,西方荒诞派戏剧的特点等都淹没在诸如思想内容、人物性格等分析中,使学生失去了戏剧艺术的宝贵启蒙机会。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初步知晓戏剧奥妙并对此产生兴趣的未来观众和演员,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提出的富有价值且饶有兴趣的课题,更是体现新课程的特色。教材中的戏剧节选,本身就是剧本。还有,教材中的小说大多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和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小说改编成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戏剧演出的实践,既能感受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美的丰富内涵,又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

3.寻找在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关键

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随着电化教学的普及和推广,教师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网络等,在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电化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扩大容量,增强教材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可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随时可以感受美的形象,接受艺术的熏陶。

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美的情趣途径很多。除了利用最基本的语文教材进行艺术教育外,可以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课内轮流上台进行三分钟演讲、信息交流、口头小作文等;也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选课题,对文学艺术深入感悟,自己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选修课进行文学艺术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观看由名著改拍的电影电视剧;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艺术教育渗透。如组织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创办校园文学社、办手抄报、办墙报、出专刊等。这样长期坚持,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染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措施。

让我们用知识的力量,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让艺术的花朵在校园常开常艳,芬芳每一位学生的心。

(作者单位:云南省洱源县碧云中心完小)

上一篇:语文课堂应怎样张扬学生的个性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