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2-05-09 05:59:40

谈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与技巧

摘 要:民族唱法,广义地讲,可以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既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民族唱法中提炼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结果。

关键词:民族唱声乐;演唱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98-01

歌词是歌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首歌的歌词都是由很多词汇组成的,要想让人听懂意思,就必须把每个字都咬得准确清楚,同时还要有圆润的嗓音配合,才能将歌曲情感内涵准确地表达给观众。“字正腔圆”,是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基本美学观念。它的基本要求是吐字真切、以字行腔、字声相谐。

既然要研究民族唱法就不能离开民族语言的特点、民族心理状态、民族审美标准、民族传统的表达形式。在这些因素中,尤其重要的是民族语言。因为歌唱语言是生活语言的艺术加工。从这个原则上讲,西洋唱法也离不开各国的语言。但是相比之下,中国汉语形成的因素较西方各国的语言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唱法上考虑语言的因素要多一些。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中常提到“字是骨头韵是肉”,“字领腔行”,甚至用夸张的比喻说:“千斤白,四两唱。”可见对演唱方法和技巧的强调与重视。

艺术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感染力和引人入胜的因素外,在形式上则取决于鲜明的风格。作为歌唱艺术,还包括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圆润的嗓音、丰富的感情。其中,语言是重要因素和表现手段大家知道,一首歌曲是先有歌词后谱曲的。演唱者不仅要重视词作者和曲作者的歌词和音乐,而是在进行一次艺术再创乍,要把词曲紧密融为一体。既要考虑到曲调的规律,又要照顾到语调的起伏,用咬字吐字的技巧将语言加以艺术化、音乐化,这样才能达到词曲结合的要求。所以,语言既是咬字吐字的依据,也是发声、用气、共鸣等技术手段的依据。而语调、语气、语势,则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因素。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在风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粗犷一些,南方民歌则要委婉灵巧一些,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下游地区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而语言丰富,风格多彩。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头时的力量,吐字则指的是字腹到自尾的过程中的“口力”。歌唱状态中的字,在完成整个字的咬吐过程中,口腔起了积极的作用。我国传统唱法对咬字吐字是非常严格和讲究的,无论是戏曲和曲艺都强调字的“劲头”,“口力”,并对这种技巧形象地比喻说:“字在嘴里的劲头要像大猫叼小猫一样。”还提出吐字有五法:崩、打、粘、寸、断。我通过演唱实践后理解是:“崩”是用双唇的力量将字弹出口腔:“打”是用舌头和上牙的爆发力将字迅速推出口腔:“粘”是指将字头咬住后慢慢过渡到口腔,然后加以控制,随曲调的起伏而调整口腔内部的大小:“寸”是通过气流轻轻摩擦咬字部位将字托出口腔;“断”是急促地将字收住,一般用在情绪起伏较大时为下一个字做准备,造气氛。至于像戏曲中的“喷口”是一种强烈的咬字爆发力,多用于人物情感激愤时。在演唱中字头是表现演唱情绪的,声母发音的清晰、准确能有效地帮助歌曲的情感表达。应该加强声母准确部位的着力点,也就是说要比讲话的用力更集中,更夸张一些。加强声母阻气的状态、分类和弹性。声母的出声主要是气流经过口腔内咬字器官各种不同状态的阻碍摩擦发出。所以咬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字音的准确和清晰。同时声母一般不振动声带,其被阻发出声音的音量是极为弱小的,发出是时值也极为短小,所以在咬准字头的基础上要用上力量,要有准确的着力点,才能有清晰真实的字音。

歌唱与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说话毕竟不同,它是艺术的表现。歌唱的字音要清晰,还要响亮优美,富有共鸣和穿透力,才能表情达意,让观众欣赏接受,引起共鸣。咬准字头对于整个字的发音来说还只是个开头。对于字腹和字尾来说,字头的音量弱小,时值短促,但是字头的声母的阻气作用和反作用力可以很好地引发出字腹韵母来,送到歌唱发声的位置上。在歌唱中,虽然字腹声音最响亮又占有绝大部分的时值,是一个字发音的关键部分,但作为歌唱咬字吐字的发声训练,还是要把字头、字腹、字尾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一个字的完整性,使字音结实饱满、圆润清脆、清晰动听。

此文为201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12B005

上一篇:戏曲舞蹈艺术论述 下一篇:论《甄传》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