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05-09 12:31:29

开展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课外阅读对一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气质培养乃至品格塑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既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帮助提高写作能力。为更好地推进课外阅读发展,采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提高;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上。而课外阅读,对一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气质培养乃至品格塑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外阅读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选择这样一个课题,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提出更好地推进课外阅读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课外阅读对促进语文素养形成的作用

(一)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外阅读是让学生去接触和阅读大纲范围外的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知识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如果他做完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所发展和成就的。”当所有孩子都在学习课本的时候,大家接触到的是完全相同的知识,如果学生仅仅重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不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思维方式,都基本雷同,这与当今重视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汲取营养,把他从课内学到的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融会到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中去,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帮助提高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他们比较困难的部分,我曾布置一篇课外作文,题目是“记暑假中有意义的一件事”,结果60%左右的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更谈不上语言的美感,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造成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课外阅读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事例以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角度和深度,让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维,丰富写作技巧,知道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通过借鉴,能很好的解决作文思路混乱,内容空泛、言之无物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不断积累好词、好句,贴切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能增加文章的美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5-6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所以说,学生不能局限于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它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更好推进课外阅读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采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阅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默读、朗读、背诵等。目前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是默读,形式单一,学生对此兴趣不大,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创造条件,例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它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对于一些精彩的片段,名篇佳句,不仅要鼓励学生多吟诵,细细体味,形成良好的语感,有些还应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朗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朗诵前后,都要先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然后充分讨论,老师再加以点评,表扬指正。也可以在班内组织朗诵比赛,参赛学生随机抽取,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在班上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借阅;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读课外书等等。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采取多种阅读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并乐此不疲。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的方法有略读、熟读、精读等,面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具体采用何种方法阅读,小学生没有判断力,大多是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其余基本是一眼带过,读过之后更不会复读,这种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说,掌握和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内容要浅显易懂,主要是为了培B他们的阅读兴趣,基本采用略读的方法。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是逐步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面对一篇文章,在阅读前,要求学生针对文章标题,首先构建好写作思路及写作构架,带着疑问和自己的见解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先读上几段后停顿下来,仔细想想,如果是我,下面会写什么、怎么写,做到有的放矢的阅读,这样能尽快抓住文章的精髓,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必须要求学生熟读、精读甚至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读、精读的过程是一种积累,熟能生巧,积累多了,能力和素养自然会慢慢提升。在精读过程中摘录笔记也非常重要,“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读书的经验之谈,阅读中动笔记录,把文章中精彩的词、句、段落抄录下来,这是一个知识储备的过程,方便今后反复诵读以及在习作中引用或借鉴。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并及时加以指导,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知道如何阅读,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将来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宗美.贴着语言、依偎情感和漫溯意境――高中散文教学摭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3(01).

[2]代之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从解字开始[J].语文教学通讯,2012(16).

[3]靳彩云.怎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上一篇: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