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

时间:2022-05-08 10:55:04

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

开展职业指导是学校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现实自我完善和可持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指导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两者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劳动用工制度和就业制度也逐步实现了市场化,国家劳动部、教育部等相继颁发了职业指导的有关文件,这些都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也正式把职业指导引进我国的国民教育。

一、学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和学校职业教育

学校职业指导是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等品质因素,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体验职业和选择职业的系列活动或课程。开展职业指导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学校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性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的宗旨在于育人,学校职业指导也应重在育人,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放在第一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就包含着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这方面恰恰是我国以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学校职业指导的基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适应社会职业要求,顺利地实现社会就业。

学校职业指导的形式与社会职业指导不同,它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和将职业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两种形式,其主要方法有心理指导、信息咨询、校正性指导。

心理指导主要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并确定与个人特征相符合的职业领域。信息咨询指导是一种通过职业信息的提供来帮助学生增进对职业世界的了解的方法。学生职业定向方面的许多问题都源于缺乏对职业世界的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因而职业信息咨询服务便成为职业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二、当前学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行为上的滞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才市场化、就业市场化的格局逐渐形成,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学校仍然秉持过去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对学校职业指导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2.办学体制和机制上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了扩大学校办学的自,国家在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上权力不断下放。但是,为了迅速扩大自身规模,许多学校根本不做调查研究、不顾及社会的人才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增设专业,扩大招生人数。在我国现行的学校评价体系中,长期缺乏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评价指标,由于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手段,再加上长期形成的人们对升学率的极度关切和崇拜,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外在的推动力,大多数学校的职业指导只限于学生毕业前的教育内容,职业指导工作难以找到用武之地。我国的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来注意引进和借鉴国外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做法,但是,国内关于职业指导的理论较为贫乏,特别是结合我国学校的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职业指导理论更是甚少,学校职业指导的系统理论尚未形成。

三、开展学校职业指导的应对策略

1.改变观念,提高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学校职业指导就是为了学生成才服务,为了学生就业服务,是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2.加大投入,实现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在现代办学的理念中,学生就业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深受学校重视。各级学校应加大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投入,确保人、财、物的配备,保证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破除单一的专业学术取向,强化职业训练。不同类型的学校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应不尽相同。学校是培养人才和生产文化知识科技成果的场所,但就学生发展的方向而言,除少数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国家重点学校外,各学校不应以追求专业的学术性为由,排挤专业的职业性,即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

3.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能主动解决自己的就业,而且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这在许多发达国家普遍流行并成为崇尚的一种就业方式,因此,创业教育被学者称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同样,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也是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树立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创业观念。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教育,它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因此,各级学校在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注意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把创新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每一个具体环节。

4.加强研究,建立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形成学校――用人单位互动的运行机制。加强职业指导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国情研究。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学校要及时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研究国家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边缘性、交叉性职业不断涌现,而且原有的一些职业分工也愈加细化,我们可以结合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资格认定等工作,对其名称、定义、性质、职业的内涵和外延、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要求作出较明确的界定,并及时将这些职业世界中的最新信息传输到学生中;同时,学校要根据国家的发展趋势和职业世界中的最新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各级学校应积极地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做好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建立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学校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和推荐工作,为毕业生谋取更大的就业和创业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职业工作现场(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有目的地尽早了解和接触社会职业,缩短学生与职业世界的距离,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加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职业指导只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毕业生的就业必然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1.海南师范大学;2.廊坊师范学院)

上一篇:浅析如何科学开设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 下一篇:开放性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如何发挥各参与者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