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5-08 10:52:27

高校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摘要: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缺乏职业意识是重要原因,这又与思想政治课缺乏职业渗透有很大关系。本文从思想政治课应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角度来寻找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职业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04―0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缺乏职业意识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这与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就业缺乏职业渗透有很大的关系。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要注重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高校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是以高考失利的心态走进校园的,存在文化基础薄弱、不自信、职业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对今后从事的职业要求也很模糊,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认可,更注重的是人的综合素养,包括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合作能力等。高校如果还是一地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那么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之初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眼高手低,对服务的工作不屑一顾,怕苦怕累;工作中组织性、纪律性不强,不能服从领导的安排;缺乏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职业忠诚度低,甚至工作不久就半途而废,频繁跳槽。这些对学校的社会声誉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有不好的评价,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若高校能够从学生一进校就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训,就能有效地防止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

二、职业意识包含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当前职业道德滑坡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锻炼、勤工助学等方式来强化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指标中的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等。

2.团队意识

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是用人单位在选用员工时非常注重的一点。在分工极其细化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必须要同其他人进行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紧密配合,可以说,员工的团队意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之具有同心同德、互相帮助、愿为组织发展付出额外努力、为团队而自豪等团队意识。

3.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高校要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之能够正确地认识责任,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

4.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法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靠思路,而这些都来源于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所以说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比教授学生任何技能都重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1.分阶段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意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意识培养,确保职业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还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在开展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学生所学专业的社会定位、就业现状、职业发展前景、本专业的行业特点、优势、社会职能等相关内容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得到职业启蒙。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二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针对学生缺乏直观的职业了解、对职业设计过于理想化的特点,要鼓励学生走进专业实习基地,支持指导学生组建或参与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社团,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对职业目标进行初步修正。在这个过程中要侧重开展成长反思教育,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侧重开展择业指导教育。针对学生处于职业选择期、价值判断困惑和心理焦虑等实际情况,思想政治课程应重点加强对毕业生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关注因特殊原因未能顺利就业的学生,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和给予各方面的帮助。

2.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及政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给予切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是思想政治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是客观事实,因此,在大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应该把当前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压力进行介绍,让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将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动力。有了危机意识,就有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就能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对自己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对我国现行就业制度改革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实施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步骤,进而认识到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与政策,据此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接受政策的约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给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实现顺利就业。

3.建立一支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目前的很多高校都是由思想政治教师来开展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必须强大,素质过硬。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更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使思想政治教师具有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熟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咨询,解决大学生实际就业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

[2]刘丽.职业素养教育――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4]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J].天津师范大学,2007.

[5]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

上一篇:大遗址:从历史走出的公共空间 下一篇:优化高校班级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