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目标理论在普外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8 06:43:36

途径-目标理论在普外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13

途径-目标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是由罗伯特创立、应用广泛的一种管理理论。认为工作即是领导如何影响下属对其工作目标和达到此目标的途径的认知。即领导应该帮助下属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并让下属认识到实现此目标的必要性,找出最佳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尽量减少工作中的障碍,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和适当的奖励,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如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或(和)激励型,最终实现目标。

选择何种领导方式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如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下属的个人因素及他们所感受到的环境压力等。富有经验的下属倾向于独立工作,因而不习惯指导型的领导方式;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下属喜欢参与型的领导;对工作和环境不满的下属需要支持型的领导;而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的人则会选择激励型的领导。总之,首先必须评估下属和环境的特征,然后才能根据下属的需要设立适当的工作目标,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帮助下属认识工作目标和最佳的工作方法,并为此提供有利条件。

背 景

综合性医院的普外病房,床位30张,护士10名。所收患者多为拟行手术和急症患者,急症患者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和急腹症。工作量大,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10名护士中有7名是工作了3~5年的护士,与其第1年的表现相比,她们现在有着以下的优点: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可承担难度较高的工作;掌握了较多的交流技巧,可与患者进行更有效的交流;较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护理操作,能够胜任日常的护理工作,并能很好地配合抢救。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以下缺点:为了求快,护理操作不够规范甚至不够完整;对患者的关心和情感支持少了,而倾向于和同事聊天;由于有了较强的自主性,不再像第1年那样服从领导;不希望工作中有什么变革;要求有更多的假期甚至有时会缺勤。

途径-目标理论的应用

根据途径-目标理论,作为病房的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采取了以下步骤:①评估患者和护士的需要:通过与护士交谈,肯定和表扬了其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并指出不足。参照医院对不同年资的护士的要求,使护士了解到还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同样重要的是让护士了解患者的需要,使护士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位患者在需要疾病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心理的护理。给每位患者必要的信息和情感支持是每位护士应尽的责任。由于是普外病房,并常有急诊患者,因此强调每位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术前术后常规护理,提高并掌握必要的抢救规程和技术。②评估护士的个人特征和环境因素:个人特征为工作了3年以上的护士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独立性。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排班表使每名护士都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但排班表中并未具体安排心理护理的内容。主要通过健康教育计划单和患者的满意度对护理行为进行评价。由于是一所成立多年的综合性医院,工作制度虽然非常具体,但某些护理操作的规定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且存在护理表格多等问题。③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和具体措施:根据以上的分析,管理者采取了低指导、高支持和高参与型的领导方式。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计划,通过与护士的讨论,帮助其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实现此目标的时间计划。并制定了年终评价的具体方法。召开病房会议,向大家公布每个护士的工作计划,以使大家相互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提供机会排除障碍,护士长认真而合理地安排工作,为护士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下,放开某些操作的前后顺序的规定,取得上级领导的同意,简化护理表格。在病房举办一些操作演示、病例讨论等,帮助护士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巧。护士长尽量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以及时指导护士解决具体问题。一名称职的领导对其下属的生活也应表示关心。适当及时的表扬或提供一些奖励和承诺,会对护士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上一篇:子宫肌瘤围术期的舒适护理 下一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