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

时间:2022-05-08 06:11:24

四川省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门槛理论为基础,参考我国有关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标准,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用设置的23个主要指标,根据四川省成都市以及其它17个地级市2006年的统计数据,就四川省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四川省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

关键词:四川省 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

我国国内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进展迅速。在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的推动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下,北京、天津、上海、湖南长沙、江西宜春、广东深圳、安徽马鞍山等城市都相应开展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和对策上。海南、吉林、黑龙江、陕西等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采取步骤加以实施。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中问题较多,也比较复杂,本文就四川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做定量评价与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

(一)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思路

根据门槛理论的相关内涵,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个层次,最高级指标为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其下的一级指标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城市经济生态和城市社会生态,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本文共设定了10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设定若干三级指标(本文所设定的三级指标为23个)。通过参考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拟定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见表1)。

(二)指标值的计算

主要包括三级评价指标值、二级指标值、一级指标值和城市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常克艺等,2003)。

1.三级评价指标值的计算。三级指标是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其计算公式为:当指标为正作用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城市生态化水平越高时,Qi=1-(Si-Ci)/(Si-Cmin)(=1,2,3…);当指标为负作用指标,即指标值越小城市生态化水平越高时,Qi=1-(Ci-Si)/(Cmax-Si)(=1,2,3…)。式中:Si为某三级指标的标准值,Ci为根据评价城市选取的某三级指标的现状值,Cmax为所选相关城市指标中最大值乘以1.05,Cmin为所选相关城市指标中最小值除以1.05。

2.二级指标值计算。二级指标值(Vi)是根据其所属三级指标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而得,其计算公式为:Vi=(∑i=1Qi)/m。式中:Qi为某三级指标指数值;m为该二级指标所属三级指标的项数。

3.一级指标值的计算。一级指标指数(Ui)是根据其所属各二级指标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后进行加和,计算公式为:Ui=∑i=1ViWi。 式中:Vi为某二级指标的数值;Wi为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n为该一级指标所属二级指标的项数。

4.城市生态综合指数计算。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标(ECI)是将各一级指标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再进行依次加和,其计算公式为:ECI=∑i=1ViWi。式中:Ui为一级指标指数;Wi为某一级指标的权重;n为一级指标的项数。

(三)权重的选取说明

权重是衡量各项分指标值对其目标值贡献程度大小的物理量,权重对于一级指标和城市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但笔者认为,在城市的生态建设评价中,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很难以哪个轻,哪个重加以量化,它们同样重要。为此,本文均以指标数值的多少进行了简单加权平均。

(四)城市生态化水平评判标准

本文参考宋永昌等人设计并提出的城市生态化程度的五级分级标准,用来评判城市的生态化水平(见表2)。

四川省主要城市生态现状评价

(一)数据来源及其处理说明

本研究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四川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四川省政府信息网,并进行测算和整理。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有些数据是现成的,而有些数据则需要通过对若干原始数据做加工计算,对有些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核对修正;对同一指标由于出处不同而有差异的数据以及个别短缺的数据也结合其它历史年份的数据做了比较客观合理的推算。这保证了实证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与针对性。

(二)生态现状指数计算与结果分析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将收集加工取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如表3所示。其中,18个主要城市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以及生态综合指数用直观图表示如图1所示。将18个主要城市生态综合指数从高到低排序,得到如图2所示。按照前文所设定的五级评判标准,可得出如下结论,如表4所示。

由以上计算可见,四川省城市生态化建设不容乐观,除成都市综合生态处于一般水平外,其余17个地级市综合生态化程度均处于较低级别以下,其中眉山、广安和巴中三市综合生态化程度属于很差,这些数据说明,四川省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启示与思考

生态城市应是城市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则所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社会安全生产与舒适生活的需要。其核心是遵循城市生态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地有效利用。因此,创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生态城市必须立足于循环经济,高瞻远瞩,统筹兼顾。

深刻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强化生态意识。对生态城市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而自觉的生态意识又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所在。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让市民亲身感受到环境和生态变化带来的好处,树立起“向自然资源索取是有代价的,污染是要付费的”观念,建立起循环利用、绿色消费的理想模式,营造社会公德大环境,规范不利环境保护的行为。

制定循环型社会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机制。以循环型社会为发展目标,制定循环型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法规体系,使生态城市建设法律化、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促进污染源治理,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科学制定城市规划。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城建中通过生态规划对城市及毗邻地区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的综合调查,全面分析生态资产和生态特征、生态过程及生态问题、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体系。

推进省级市、地级市以及各县级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应建立城与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公平伙伴关系,以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协调。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一套从宏观到微观、从政府到社会公众的全方位支撑体系,要有立足长远的眼光,并广泛借鉴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四川省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门槛”理论在水资源短缺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2.章云泉.门槛理论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J].热带地理,2000(3)

3.常克艺,王祥荣等.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

4.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5)

5.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6)

6.柳兴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王信.循环经济理论在创建生态城市中的重要意义[J].商业时代,2006(14)

上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经济发展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广东“双转移”战略的理论基础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