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时间:2022-08-30 02:21:09

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陕西省城镇2000-2008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计算各年的可持续发展度,最后得出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趋势。

关键词:陕西省 城镇可持续发展 评估指标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1972年被正式提出以来,其丰富的内涵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重视,近几年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理论研究上,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其中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布氏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强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关于我国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书记提出并强调,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对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情况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陕西省为例,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城镇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了便于对比研究,本文把可持续发展程度作如下界定:0~0.2,很差;0.2~0.4,较差;0.4~0.6,中等;0.6~0.8,较好;0.8~1,很好。

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城镇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对这类复杂巨系统的一种有效研究手段就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钱学森,1991)。因此,综合研究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情况,要进行科学的选取量化指标。为此,本文制定以下指标选取原则。

系统性。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考察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涉及地理、人口、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各子系统的指标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存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选取指标时要考虑到系统性特点。

可比性。由于可持续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评估的指标又存在系统性特征,因此,选取的指标要保持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才具备一定的可比性。为实现在时间上的可比性,本文从《陕西省统计年鉴》中选取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作为评估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依据;空间上的可比性体现在AHP评估方法和选取的各指标中,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构成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

实用可靠性。本文将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划分为经济子系统指标、社会子系统指标和环境子系统指标,实用可靠性原则不仅要求统计数据来源实用可靠,并且对指标的选取应该坚持这一原则,各子系统指标不能过细过繁,更不能过少过简,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能够综合反映该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了四个层次构成的指标体系,将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总系统分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见表1)。根据时间维度的不同,将各子系统的评估指标分为长期影响、进程和当前状态,这三项的权重用Delphi法获得,分别为0.5、0.2、0.3,环境子系统未划分当前状态指标,则长期影响、进程权重为0.6、0.4。

评估方法及原理

构建出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后,本文采用Delphi法和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体系中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完成定性评估到定量评估的转换,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指标权重Wi=(∏j=1aij)1/n/∑i=1(∏j=1aij)1/n

(1)

运用Delphi法请6位专家对评估体系中34个四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然后按照公式(1)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度的计算

本文在《陕西省统计年鉴》中选取了陕西省城镇2000-2008年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相关统计数据作为参数,根据所构建的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将第四层评估指标分为两类分别计算其分数。

对于正向指标:指标分数=(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2)

对于逆向指标:指标分数=(当前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 (3)

由公式(2)和(3),计算出陕西省城镇2000~2008年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的分数。为反映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计算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

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长期影响权重×长期影响分数)+(进程权重×进程分数)+(当前状态权重×当前状态分数)(4)

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Min(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度、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度、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度)(5)

按照上述方法,利用公式(2)-(5)分别计算出2000-2008年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如表3所示。

结论

通过对陕西省2000~2008年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总系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测算,可以分别将各年的可持续发展度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1),即可反映出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陕西省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界定,2000年陕西省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度分别为0.1767,0.3006,0.3144,处于很差或较差的发展水平。2008年,只有环境子系统处于较差的发展水平,而社会子系统升至中等,经济子系统变化更为明显,得分超过0.8,说明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已经达到很好的标准。此外,各子系统的发展情况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经济子系统显著发展。2000年~2008年经济子系统发展度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随着陕西省政府进一步落实城镇发展专项规划,城镇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2007和2008年连续两年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同时,可由图1看出,陕西省城镇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与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联系较为紧密。

社会子系统平稳发展。社会子系统发展程度自2001年起均在中等以上,2003年曾达到较好水平,虽然2004年社会子系统发展度有所降低,但一直到2008年,陕西省社会发展度保持着平稳的上升态势。从这一趋势来看,充分显示了陕西省社会子系统的变化基本顺应着经济子系统的发展。

环境子系统发展呈后降趋势。2001~2006年,陕西省的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程度处于平稳状态,属中等水平。2006年以后,环境子系统发展度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2008年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已经下降至较差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既是环境子系统由平稳上升到急剧下降的拐点,又是经济子系统发展最快速的一年。这说明陕西省城镇经济迅速提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加快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步伐。

陕西省城镇可持续发展是其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综合影响的结果。首先,由总系统的测算结果可知,总系统的变化趋势和经济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基本一致,这充分验证了经济子系统对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次,社会子系统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对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小,社会子系统发展度的上升依然无法有效遏制可持续发展总系统的下降趋势;最后,2006年经济子系统快速发展,而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却开始下降,这说明陕西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子系统的影响较大,因此,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环境子系统发展的支持力度,巩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使陕西省城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冰.全民动员,建设节约型社会[EB/OL].,2004.7

2.汪应洛.系统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叶正波.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刘玉,刘毅.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态势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7)

上一篇:城市化发展模型及评价体系设计 下一篇:城市商品房价格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