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原则,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时间:2022-05-08 12:53:30

把握教学原则,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若想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则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与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想象、对比、思考、探究,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创设适宜的文化情境,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体会到美术的社会价值性。另外,还应把握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做好上述教学工作,教师则需把握一定的教学原则,以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

一、注意激趣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多样化教学模式。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需打破讲练评的生硬教学模式,而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美术参观、美术作品欣赏、优秀作品临摹与写生等,以增强教学趣味性、生动性。如学习《关注你我他》中的人物肖像作画时,教师可呈现比例问题较明显的作品,让学生小组竞赛找问题,探究答案。接着让学生画身边的人物或自己喜爱的明星;亦或带领学生去室外写生;亦或增加人物卡通与漫画等内容,以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学中,教师可由生活入手,导出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亲切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教学与服装设计有关的内容,教师可由衣服选购切入,提问:你们在购买衣服时会注意哪些问题?于是学生纷纷发言:品牌、价格、合适、美观等。而后围绕“美观”这一话题,教师可导入服装设计要素,然后让学生鉴赏作品,提问:服装和人、环境有何关系?服装有哪些功能与设计方法。教学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一些废弃物品来制作环保服装并展开服装表演。这样,通过生活化内容,学生才会有话可说,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递进化难易程度。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情绪,增强学习信心。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递进过程,让学生逐渐提高能力。如初学阶段的线造型练习,可让学生由简单静物或简笔画入手,然后逐步加深,增加难度,于是学生在练习中可体验成功,增强学习自信。

二、把握审美原则,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种艺术,具有审美特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其目的并非进行专才教育,而是让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与感悟艺术品,以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发挥学生想象与联想思维,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学会思考与判断。

(1)发掘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美术作品对我们有着情绪感化作用。如《蒙娜丽莎》(达·芬奇)可给人以情感感染,情操陶冶。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掘作品中的积极情感因素,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培养形式美感觉,渗透审美教育。在美术初学阶段,首先是让学生体会线条魅力,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造型则以线条为基础,线条疏密、粗细、轻重、浓淡不同,则可表现出不同质感与造型的事物。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秀传统作品,并进行白描练习,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在西画与素描中,运用线条,既勾画轮廓,也可体现对象质感、形体结构。因而,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优秀素描作品进行临摹或写生,以增强学生对造型的感知力与表现力。

(3)设置美的情境,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基本技能传授,还需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发挥学生艺术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美的情境,通过教学语言、多种形象手段,比如音乐、投影、范画等,营造出有声有色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增强审美意识。

(4)重视学生自主评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美术评论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为作品的深入分析做好铺垫,增强学生欣赏能力。如外国美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联系已学的历史文化知识,结合美术作品内容,表达自己对艺术品的感悟。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恰当评价。然后简单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接着让学生深入分析作品,如风格、流派、技巧等。此外,还可让学生比较分析中西绘画的不同。

当然,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把握其他原则,如探究、合作原则等,以培养学生自学与合作意识。其中,探究性学习不但跨越了美术学科体系,也展开了问题探究。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备开放意识,设计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感受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与分析问题,以提高学生能力。而合作性学习,可根据学生个体因素,如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性别年龄等,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分享美术创作感受,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上一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 下一篇:在阅读中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