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时间:2022-05-08 11:09:21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 要:通过建立统计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贡献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来推动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关 键 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40-0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农村劳动力能否合理有序地转移,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河北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因此,研究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1. 转移以较高素质劳动力为主。据统计,河北省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从文化程度上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2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占78%。由此可见,外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明显高于整体劳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与其转移方式、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关系极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专业技术的强弱,决定了他们在转移就业中对产业、区域空间的选择。农村中高素质的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也说明了市场对素质较高或有一定专长的人才的迫切需要。

2. 转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与农村劳动力总体进行比较,河北省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年龄构成具有明显的青壮年特征,主要集中在18~35岁。该部分人群占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65.41%,其中男性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超过70%。青壮年男性因其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对新事物、新环境的较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3. 转移区域以京津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代表的跨省输出为主。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趋势日渐增强, 区域转移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 从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输入地情况看, 河北省各市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异地就业为主,其中,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以跨省劳务输出为主。河北省跨省劳务输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由于环绕京津地区这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向京津等周边省市地区转移就业最为突出。另外,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且有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一地区也是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流向的又一主要区域。

二、影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关系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分析影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比较各因素的不同影响力就具有重大意义。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指标, 以保证分析结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另外,所选评价指标应能揭示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同时能够进行指标量化。因此,本着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选择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等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考察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

(二)模型分析

1. 模型的构建

在模型分析上,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8个主要指标,因变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2001-2010)中2000~2009年各指标数据。下面采用将因变量和自变量各自取对数的线性变换方式,进行回归拟合分析。

令y'=Lny,x1'=Lnx1,x2'=Lnx2,……,xP'=LnxP

回归方程为:

y'=β0+β1x1'+β2x2'+……+βpxP'+ε

其中,y为因变量,x1,x2,…xP为自变量;β0,β1,β2,……βP为P+1个未知参数,β0称为回归常数,β1,β2,……βp称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

在回归分析中,本文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即寻找β0,β1,β2,……βp各未知参数的估计值,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离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2. 变量功能描述

本文选择人均耕地面积(x1)、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x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4)、人口自然增长率(x5)、城镇化率(x6)、第二产业贡献率(x7)、第三产业贡献率(x8)等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来分别描述土地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劳动力文化素质对转移率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劳动力支付转移成本的能力、人口增长对劳动力的排斥程度、城镇化水平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综合比较各变量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

3. 模型分析

我们采用SPSS13.0进行最小二乘回归估计,运用向后筛选方法,得出以下回归结果。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影响因素模型

依据回归模型,回归方程表述为:

Lny=-4.521-1.451Lnxl+1.520Lnx2-0.033Lnx3+0.314Lnx4+0.160Lnx5+0.080Lnx6+0.564Lnx7+0.305Lnx8

(2)回归系数的检验

由表1可知,样本决定系数为修正后的R2=0.966,由此可以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表2可以看出,F=38.426,P值=0。这既说明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又充分说明自变量整体上对因变量高度显著。

(4)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各自变量回归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各变量对因变量具有高度显著相关关系。

由此可知,该回归模型成功通过各项统计检验,且自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因变量,利用该模型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具有科学合理性。

三、回归结果分析与结论

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自变量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具有以下相关关系:

1. 人均耕地面积的回归系数小于零,表明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人均耕地面积每减少一个单位,劳动力转移率将增加1.451个单位。因此,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被迫转移。近年来,随着河北省土地流转规模的增加和人均耕地面积的骤减,大量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如何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土地流转背景下河北省下一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 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为1.520,说明大力开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水平可以促进其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大量新增农村劳动力将在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寻找新的就业岗位,非农产业将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这就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技能差,大多数农民只掌握了粗放型、浅层次的劳动技能,对技术要求高的二、三产业经营难以适应,这不仅制约了其转移数量,而且制约着其转移层次,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加剧了低层次就业领域的竞争,使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面临重重障碍。因此,为了使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广适用技术教育,实施素质就业;其次,各级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集中力量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3.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回归系数为-0.033,说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农民收益得以增加,故而减少了其向城市的转移。

4.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值为0.042,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主要是农民进入城市后“获取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把握投资机遇”等城市化所带来的共同利益而付出的成本, 主要包括用于进城的路费和路途其他开支,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开支、支付务工培训等的转移成本和房租、饮食、日用品、医疗等生活成本。以上各项开支均要有一定的收入基础作为保障,因此,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不仅能够增强农村劳动力支付经济成本的能力,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提高其转移的稳定性,而且它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果和意义所在。

5.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回归系数为0.160,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关系。 这反映出随着河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剩余劳动力的被排斥程度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压力也不断增大。

6. 农村城镇化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河北省城镇化水平较全国偏低。河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低,第二、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弱,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与规模。因此,要努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7. 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回归系数为0.564,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 表明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第二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要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制造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技改挖潜等手段,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精细化工、家电制造等产业,提升其规模和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

8. 第三产业贡献率的回归系数为0.305,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 表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较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首先,应优化投资体制改革,广开第三产业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增加第三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其次,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仓储和交通运输业、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再次,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加第三产业的城市载体,促进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的总量扩张。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贡献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因此,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来推动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上一篇:浅谈培训企业财会人员几点建议 下一篇:基于QFD的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