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8 02:16:54

“逆向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摘要】体育教学中,“顺序教学法”是按照动作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如跳高,它的动作顺序是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教学时,如果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动作的概念,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依据教材的内容由前往后教,即所谓的“顺序教学法”,我感到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对初学者来说,既费时,学生又不易掌握技术动作。但是,在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和研究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时,发现“顺序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与其相反的“非顺序教学法”也是存在的。这种与动作的原有顺序相反,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关键部分处在动作过程中的教法就是“逆向教学法”。

【关键词】逆向教学法 原地推铅球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体育课区别于其它学科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处于动态的大环境,并主要地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学习手段、方法。体育课教学的形式又多种多样,可因年龄、性别、教材内容、时间及环境等诸多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又是体育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最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所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原地推铅球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对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运动项目之一。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技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原地推铅球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做了新的尝试。

一、“逆向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的应用

(一)“逆向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课中的运用

通过反向的顺序对原地推铅球的顺向教学改为由后向前进行教学。

(1)学习推、拨技术。持球原地练习,握好球,控制好出手角度,体验推球手臂发力的感觉和食指中指拨球的感觉。

(2)学习蹬、转、送、抬、挺技术。所谓蹬、转、送、抬、挺技术就是腿蹬地、转髋、送肩、抬头、挺胸技术。这是推铅球动作中身体躯干的发力过程。持球原地练习,身体中心落在后腿上(以右腿为例),推球时,右腿用力蹬地,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送转,髋轴超过肩轴,前脚制动,重心向前上移动,身体正对投掷方向,抬头挺胸眼睛看出手方向,将力量传送至右手臂。

(3)学习完整技术。持球侧对或背对投掷方向,身体中心落在后腿上,右腿用力蹬地,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送转,髋轴超过肩轴,前脚制动,重心向前上移动,身体正对投掷方向,抬头挺胸眼睛看出手方向,将力量传送至右手臂。同时右臂将铅球用力推出,铅球即将离手时手指拨球。

二、“逆向教学法”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课中的运用

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采用了“逆向教学法”,按技术结构相反顺序,由后向前进行教学:

(1)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右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指根以上的部位持球,大拇指与小拇指控制球体,左手扶球的左侧,肘关节自然下垂,置球于右肩前上方。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上。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右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球出手时,身体随投篮动作向上伸展,脚跟微提起。

(2)学习上左脚向前一小步,同时起跳投篮。双手持球于左腰腹之侧,左脚上前一小步,屈膝抬右腿同时双手将球引于肩上,做好投篮准备。伸右腿出手投篮,让学生体会手、腿之间的协调配合。

(3)学习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同时双手接球。

(4)学习完整技术。

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

三、“逆向教学法”的选用

教学中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和动作关键部分来定。“逆向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消除学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有益于培养学生动作中支配身体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欲望,尽快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技术从第一课开始直到结束在课堂上重复出现,保证学习时间和次数;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各个技术的有机衔接,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形成个人的技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就是上容易出现动作衔接不上。

四、“逆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个动作、局部动作或动作某环节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以上就是自己对“逆向教学法”在体育课中运用的一些看法和对原地推铅球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采用“逆向教学法”的心德体会。此法的优点在于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先难后易,有助于以后多个环节的技术教学。使学生直观感觉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良好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和练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煜.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高中生体育学习缺乏动机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05).

[2]张永才.试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03).

[3]陆永军,谭燕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滑步推铅球课中应用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上一篇:浅析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对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