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政治课堂在教学互动中走向高效

时间:2022-05-07 11:29:10

让思想政治课堂在教学互动中走向高效

摘 要: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高效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的和结果。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必须积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准确把握课堂预设与生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机制。

关键词:师生关系;预设;生成;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民主、探究、互动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互动教学是立足于师生双方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以教学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是以师生双方平等对话为前提的教学,是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互动的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的教学。

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对话、理解和合作,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过程。所谓高效,实质上是在教学动态化的过程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高效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的和结果。构建互动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机制,需要分阶段、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在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高效的前提

在我国传统师生观强调师道尊严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影响下,人们普遍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从而使传统政治课陷入死板、枯燥的境地。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很

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整个课堂呈现为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交际关系。所以,教育活动要从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构建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关系。

1.教师要以昂扬的激情、丰富的知识引领学生“亲师信道”

教师应通过自学、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专业知识。如果一个教师谦逊、博学且又善于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就愿意学习,与教师的互动频率就会增加。“在某些场合,沟通者的个性魅力,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教师要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值得推崇的模范,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用自己的性格去培养学生的性

格。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

2.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按照民主、平等、真诚、尊重的原则进行

要考虑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尊严,有安全感。由于性格不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也不同。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可将学生分为以下类型:努力学习型、默默无闻型、社交型、附庸型、游离型和厌学型。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参与互动时也是不均衡的。游离型和厌学型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为掩饰内心的自卑而置身事外;默默无闻型和附庸型的学生多属性格内向,喜欢自己琢磨,喜欢独处,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他们有能力说,但不善于争取机会。对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质疑,鼓励他们探究。

3.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

教学互动必须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问题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也才会有话可说,这样他们才会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知识。“教育赋予人以科学的知识、正确行动的能

力、合理的价值观念,这一切归结到一点都使人的选择能力得到提高,使人们在选择中能够具有正确的取向,遵循客观的规律,优化选择的过程。”因此,教师课前可以就所学习内容提供相关的讨论话题,让各学习小组或每位学生选择;如果学生对教师预设的话题不感兴趣,也可以围绕学习内容自拟题目。

4.教学互动必须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或诙谐的话语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有在放松状态下,学生才乐于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更加有效。教师在要求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时,语气要自然、态度要真诚,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在亲切、融洽的氛围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准确把握预设与生成是实现课堂教学互动高效的关键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和拘泥于课前设计,刻意去关注教学的预定模式,一味地求顺、求纯、求完善,对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不能及时捕捉并进行艺术化加工,往往是一堂好课就表现为老师讲得好,能够做到滴水不漏、环环紧扣、声情并茂。于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学生成长的真实,丧失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绝佳机会。

新课程理念认为,预设与生成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的拓展和升华。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更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1.从教师方面讲,要适时引导和点拨

在让学生参与互动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点拨,适

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发言,不要离题太远。尤其要关注厌学型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在互动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独特观点或思路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使学生受到鼓舞,并起到引导作用。

2.从教学方面讲,要注意灵活机动

要有精心的富有弹性的预设,让课堂教学成为“留白的艺

术”,通过多元化预设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和技能基础及其感兴趣的话题,并由此做进一步的迁移,这样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讲,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预设与生成都非结果而只是手段和措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互动不能只停留在表层,互动的内容必须要有深度和广度。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课堂教学互动高效的必要手段

相当长时间里,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影响巨大,它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强调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直到今天,这种五环节教学模式被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化所造成的弊端依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许多负面影响。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导学上,变教材为例材,变讲堂为学堂,变演员为导演,使教学和谐发展。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互动、多向交流、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创新和发展。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问题和身边的生活事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加强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使全班学生都能动起来,这更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例如,在教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我采用了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举证,谈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辩论,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

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等相关知识,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它要求政治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以一种师生平等的态度来组织教学,坦诚和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困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交谈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想法。”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乐于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优化的教学机制是实现课堂教学互动高效的重要保证

教学互动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从理念的角度说,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发展,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太多的“独白”和单一,走向交流和多元,使知识在互动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建立健全提问、对话、合作等教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鼓励学生提问

问题是学生思维拓展的起点,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适时点拨,确保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互动。

2.启发学生交流

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课堂上互动不起来,在很多情况下,问题就出在对话上,因此,必须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

3.引导学生合作

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合作技巧,如倾听、鼓励、补充、拓展等。当学生在合作中有困难、有疑虑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对个别合作不好的小组或同学在课后要了解原因,对合作中表现好的小组或同学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对合作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阐释、归纳和提升。

“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互动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思想政治课堂在教学互动中走向高效。如果我们不仅把它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来追求,在思想政治课的舞台上,我们的身心必陶醉其间。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06:192.

[2]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164.

[3]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02:24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的典型体现――“问题... 下一篇:高中数学中的问题导学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