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上弥生子笔下的真知子

时间:2022-05-07 11:18:27

摘要:野上弥生子(1885-1985)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坛的常青树,从发表处女座《缘》(1907)到留下未完成的绝世之作《森》(1972)与世长辞,在长达78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地笔耕不辍。代表作有《海神丸》(1922)、《真知子》(1930)、《迷路》(1937)、《秀吉与利休》(1963)等作品。其中,《真知子》和《年轻的儿子》《迷路》一起被称为描写昭和初年的社会变动之中年轻一代的思想问题的三部曲。作为三部曲的首部作品,《真知子》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而“真知子”――这个三部曲中的唯一一位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也定然有其独一无二的存在意义。在日本社会主义文学的全盛时期,野上弥生子在其作品里描绘了怎样一个具有进步理性思想的昭和新女性形象,将是本文要具体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真知子,三部曲,进步,理性,新女性形象

小说《真知子》的主人公曾根真知子是一个出生在中上等资产阶级的小姐,她的父亲是个曾做过县知事的高级官僚,但是因为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家里只剩下守寡的母亲和真知子两个人。曾根家的长子是真知子同父异母的哥哥,在北海道当生物学教授,和妻子尧子、还有孩子一起都生活在北海道,很少回东京;大姐辰子嫁给了家里很有钱但是风流成性的上村,至今没有孩子;二姐峰子嫁给了地方高中的学生管事山濑,有一个小女儿。曾经热闹非凡的曾根家如今也只剩下母女两人。故事从开篇开始围绕着知识女性真知子的婚姻问题和思想问题展开。“最近母亲开始为自己的婚姻问题着急起来了,这一点没有逃过真知子的眼睛。”在那个时代,婚姻问题不是一个个人问题,每个人没有权利决定自己可以嫁给谁,一般都是父母和整个家庭来决定,这一点真知子也不例外。而真知子的知性之处首先就体现在了她对传统婚姻的反抗之上。

一、对传统婚姻的理性反抗

关于真知子的结婚问题,从小说的开篇就作了铺垫,之后又层层展开。对于母亲的传统的婚姻观念,真知子充满了抵抗。她知道母亲这一辈子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但是母亲却乐此不疲地想要把她送上同样的婚姻牢狱里,这让真知子很难理解。在母亲看来,她当然不是想把女儿送进不幸的婚姻里,母亲觉得只要找到“合适”的人,自然就能拥有“幸福”的婚姻。但遗憾的是,母亲的“合适”和“幸福”的标准,真知子并不认同。在真知子看来,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跟对方家族的‘财富、地位、势力’没有任何关系,没有爱的婚姻只不过是个牢笼。她已经见惯了这种资产阶级家族式的婚姻,同时也不想成为那些比起夫妻更像债主和欠债人的夫妻中的一员。大姐辰子也好,富美子也好,在真知子看来,她们的婚姻都不是幸福的结合。所以,她不羡慕富美子所谓的“幸福生活”,对于一切服从父母安排,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给安排的一切福利,真知子心底里表现出的是厌恶和不理解,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能那么心平静气地接受那一切,但她清楚地知道那坚决不是她所想要的婚姻和生活。所以后来她明确地拒绝了和竹尾的婚事,这也可以说是真知子对传统婚姻最直白的反抗。

即将成为某个地方县立医院副院长的竹尾是母亲所认为的理想的结婚对象,但是“和一个毫不相识的男人在两个星期以内结婚这种事情”,对真知子来说简直是天下奇谈。虽然周围的人都极力劝告真知子,说什么“女性若真是遇到了自己的真名天子,别说是两个星期,就是看到的一秒钟也能够决定”。但是这对真知子是不适用的,她对竹尾没有感情,更别提什么爱情,这不是她想要的婚姻。所以后来当大姐辰子以‘着物’比喻‘婚姻’进行说教时,真知子完全不信服,对于大姐对婚姻的妥协也完全不理解,对于大姐说的“既然到了该穿的季节,又没有其他的和服可穿,即使不是特别喜欢,也可以穿穿试试”,真知子反驳道‘穿着不合适怎么办,不还得再脱嘛,既然这样从一开始就不穿不更好嘛。一辈子想脱脱不掉而痛苦地穿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而对于大姐说的‘其实大家生来都是裸着的,差不多的话就忍耐一下不是挺好的嘛,再脱的话不是很浪费嘛’的‘婚姻的哲学’,真知子直接表明观点‘那样的话,我宁愿裸着工作’。这是她的宣言。就这样,在真知子的努力的坚持中,家人终于无奈放弃了这种“理想的”婚事。

二、对自身阶级的反抗

正像评论家小田切秀雄在他的《女性文学入门》中所说的:“作为因体制、秩序、风俗不同而掩盖的了解真理和真实的昭和初期的女性热情所象征的那样,真知子这样一个主人公的命名,并让这个名字成为小说的题目,更具有新鲜感。”当时,真知子是一个从专科学校毕业后,继续选择到大学里听课的,有自己独立思想的美丽的姑娘。她到大学里听课不是像那时一般的女孩子一样选一个‘优美的专业’作为结婚之前短暂的消磨时间的工具,她选择的是‘社会学’这样一个紧跟时代脚步的专业,她是为了积累知识,为了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而不是简单的资产阶级大小姐般的消磨时间。在课上听到的知识让她的思想也越来越理性化,她开始讨厌自己所在的那个‘无聊、滑稽、丑陋’的阶级,开始对社会主义运动充满了憧憬,这也间接地成为了她反抗资产阶级反抗家族婚姻的原动力。

游园会上,对于真知子的社会学专业,她所在阶级内人们表现出无尽的嘲笑与不解。在他们眼里,女孩子去学校上课只是无聊或者等待嫁人期间的一些小娱乐,而且比起社会学这种听起来不安分的专业,他们更倾向于‘法国文学’,然后就是‘美学’,这些听起来就比社会学优美。这是他们的价值观,对于她们这种讽刺性的说教,真知子向来是嗤之以鼻,不愿与之他们多说。在真知子看来,自己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够了,跟他们无关,她现在要做的就是逃离这种无聊的虚饰的生活。

比起参加无聊的游园会,真知子更喜欢去大学里听课。真知子关心社会变革,崇拜那些敢于参加革命运动的主义者们,关心穷苦人们的境遇。一起听社会学课的好朋友米子的来信里,写到了当时地主和农民之间盛行的小作争议,真知子被米子的知性分析和敢于与自己阶级诀别对抗的觉悟深深地影响了。对于那样一个地主和佃农皆苦,唯独大资产阶级享受的社会状况,真知子表现出极大的共鸣,虽然她所在的正是那样一个阶级,但是她的进步的思想已经促使她可以置身事外地去分析阶级问题。她想逃脱那个令她厌恶不堪的阶级,想靠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想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她的理性思想带她一步步从她所在的阶级禁锢中挣脱出来,去努力探索外面的世界。

三、结论

在这部作品发表之后,野上弥生子又继续创作了《年轻的儿子》、《迷路》两部描写年轻一代思想问题的作品。渡边澄子曾在《野生弥生子研究》(159页)中这样说到:“这三部作品都描写了置身于昭和初年左翼思潮的狂风暴雨中苦恼不已的年轻人的形象,可以说这三部作品是一脉相承的。《真知子》的主人公真知子的男性版就是《年轻的儿子》中的工藤圭次,后来又发展成为《迷路》中的菅野省三,”后面两个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是在真知子的新女性形象上的成长和进步。所以要更好地理解这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我们首先应该对真知子的形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本文旨简要地分析了真知子的理性思想的几点体现,以后有机会再从其他方面进一步对真知子的思想进行探讨。(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有武郎・野上弥生子『代日本の文学8 有武郎・野上弥生子集,学研究社,1978・11

[2]渡澄子 『野上弥生子研究 八木店 1969・12

[3]渡澄子,『野上生子の文学 社 ,1984・5

[4]小田切秀雄 『女性のための文学入 オリジン出版センタ1984・11

[5]谷川三 「野上弥生子 『代日本文学全集 36 与善郎・野上弥生子集 筑摩房 1977・6

[6]肖霞等 《全球化语境中的日本女性文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10

上一篇:二元对立下的困境与突破 下一篇: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浅析《我在雨中等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