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思想论要

时间:2022-05-07 11:16:10

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思想论要

摘要: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思想是对当时古希腊诸多城邦政治实践的理论回应。其公民自治的含义就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城邦公民“轮番为治”。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公民自治的主体是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公民;客体是城邦公共事务;实践平台是公民城邦共同体;实践方式是直接民主。而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的实现必然要面临以下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公民自治的前提条件是公民财富与实力:公民自治对公民能力与公民教育的要求;公民自治所需的制度框架与公民精神基础:如何平衡公民自治与法治的张力。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思想也遗留下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小国寡民导致“阶级立法”使得公民自治面临持续的冲击;人治与法治的张力;囿于城邦政治单一的公民自治结构;过分强调公民能力,而造成其与公民自治体制的张力。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公民政治;古希腊;城邦政治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179-06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学术巨擘,马克思曾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在政治学领域,他初创古典政治学,并将政治学列为“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政治学乃是城邦政治学,因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而备受批评,但若以公民政治的视角审读。那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学的贡献则可以进一步彰显。亚里士多德在公民政治的诸多论述中,非常强调公民政治参与公民行动,但是若是以现代自由主义的参与理论检讨,或许只是古典共和主义的狭隘实践而已。而本文将其归纳为公民自治的理论诉求,则可以避免古今之别而造成的巨大的分歧。

一、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我们必须要把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思想放到当时的古希腊政治环境中去讨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显然是在对当时以及古希腊早期,甚至包括当时古希腊以外的许多政治实践的理论反思。他的观察与调研成果《雅典政制》就是明证,而这些调研成果即成为他的《政治学》中事实描述、理论阐述的重要基础。与他的公民自治思想直接相关的一些背景有:第一,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公民自治实践也是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得以实现的,而我们现在多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概括古希腊数百年的城邦政治,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第二,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只是当时数百可以辨认的城邦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城邦而已,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古希腊公民自治的最高成就。但在理论家的笔下,显然只能作为一个突出个案。而不能遮蔽理论家的视野;第三,现实的城邦和理想的城邦之分,这样的区分及其张力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小得多了,只是在其理论阐述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这种理想城邦的价值诉求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具体的事实判断与理论阐述。而与此同时,或许也正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使他的公民自治思想颇具生命力。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的理论与方法的分野是举世公认的,他们的政治思想间的差异差不多开创西方政治思想中对立的传统。但是人们所公认的还包括,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那里吸收借鉴了相当多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诸多论述,例如政体理论、法治理念等直接来源于柏拉图的《法律篇》。当然,如此认定也是不妥的,其实作为古希腊古典学术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杂糅了古希腊时期的诸多理论家的思想,“当亚里士多德赞同其前辈观点时,他将直接采纳而不提及;事实上。当他反对时就提到名字,而赞同时则不提及,由此使他显得锐气十足而又富有挑战性。”在公民自治的相关论述中。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言论都有贵族化的倾向。而进一步深究,便可理解这其实是对当时“平民政治”的不信任,这样的不信任不仅有其实践的教训,更是当时“学术界”的共识。但是柏拉图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雅典政治实践的批判更为激进,而亚里士多德对平民的信任显然要高的多,他的“混合政体”更偏向于平民一端,而且从根本上认同公民自治,从而面向实现他所言及的善的城邦的追求。

二、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的概念分析

要把握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思想。必须首先从其概念体系人手,进而解析他所论述的公民自治的确切内涵,而公民自治概念的界定又是与古希腊公民政治的其他相关概念紧密相连。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可以界定为:“在一般的共和政体中,公民们轮番执政,也就是轮番做统治者:在一个共和国中大家认为所有公民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别。”这里的“共和政体”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即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混合。公民自治简单讲就是公民“轮番为治”,轮番即意味着执政的间隙,“因为公民是平等的(不仅是公民身份意义上而言,还是在本性、教育、美德等意义上),所以他们都有统治的平等权利;但是他们又不可能同时进行统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采纳我们近代以来的“代议制”,他们并非选举自己的代表来执政,因为代议制中的代表的执政时间相对较长。亚里士多德强调所有公民执政的机会平等,更为重要的是公民无法“拒绝”执政,无法回避政治生活。雅典民主政治甚至不允许“墙头草”政治态度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公民自治的主体——所有公民

公民自治实质上是对公民主体地位的强调,这种主体地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古希腊不论何样的政体形式(甚至是专制政体、君主政体),几乎都存在“公民大会”这样的组织形式,并且在城邦的诸多重大决策中拥有最终决定权。因为公民的概念是“属于城邦的人”,他们是城邦的主人,也就是顾准先生概括的“在民”。但是,亚里士多德更强调公民的直接参与政治实践,而不是名义上保持的主体地位,因为这种主体地位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公民行动来实现。但是对于这里的公民到底是指哪些人则颇具争议。古希腊城邦世界里,妇女、外邦人、奴隶显然是被排斥在公民范围之外,不具有完全的公民身份。而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概念中也将“工匠”等低级的劳动者排斥在外,“最优良的城邦形式应该是不把工匠作为公民的……担任那些为维持城邦生存所必需的贱业者有此二类——奴隶为私人服劳役,工匠和佣工(手艺人和苦力)则为社会服劳。”

上一篇: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实证分析 下一篇: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系统可靠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