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我心目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词

时间:2022-05-07 08:52:23

【前言】诗意,我心目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语文课堂上教师体态语言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结合教学内容将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大对学生视觉器官的刺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便随之加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情感、意志均容易被激发。易中天教授在主讲《汉代风云...

诗意,我心目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词

摘要: 诗,需要动眼看,需要动口读,还需要动手写,最终动心感悟。那么,动眼看、动口读、动手写、动心悟便是每一堂语文课的“诗意”。

关键词: 诗意 语文 课堂教学

最近一直在进行的诗歌鉴赏教学引发了我对“诗意”一词的深入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也能体现诗意呢?又怎么来体现诗意?诗,需要动眼看,需要动口读,还需要动手写,最终动心感悟。这便是语文课堂学的魂,便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诗意。

一、让学生动眼看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应调动学生的视觉,给予视觉上的冲击,通过视觉培养感知能力。视觉是人最主要的感觉通道,心理学研究表明,约有83%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视觉通道是五个进入大脑信息通道中最为重要的通道。可见,视觉启智、提智活动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堂上教师体态语言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结合教学内容将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大对学生视觉器官的刺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便随之加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情感、意志均容易被激发。易中天教授在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时,为让观众对“避席”理解得更透彻,特意脱下鞋子示范汉朝的“避席”动作。这种运用体态语言的个性化教学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学习,它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个人形象,而且还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黑板上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书面语言,更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美的板书将极大吸引学生眼球,通过把教材脉络结构中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有条理地、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记忆,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二、让学生动口读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

读,涵泳功夫兴味长。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中的色香味,获得营养。一篇范文,也只有让学生反复去诵读,涵泳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作品,从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食客去品尝,其后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不读,无法学习语文。要多读,反复读,更要精读。读经典名著,读重点段落。阅读教学,本来就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也最具实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荷塘与月色的描写应是精读部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细细咀嚼这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以及那浓浓的诗情画意。

三、让学生动手写

动手写是动眼看和动口读的延伸,是知识的接受与再创造,是能力的反馈和培养。但是,现在不少学生都很怕写。所以,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写的热情。而要激发写的热情,关键在于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就要求平时写的训练应循序渐进,重视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坚持写,放开种种束缚,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我用“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请学生尽情想象,无限制地仿写,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真得令人大吃一惊:“我原想博取一声谅解,你却给了我无私的关怀。”“我原想获得一丝安慰,你却给了我一生的幸福。”“我原想采撷一枚绿叶,你却给了我一座森林。”“我原想驱走夜晚的黑暗,你却给了我一个清新的黎明。”训练当中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石,乐观的情绪是自信的表现,学生有了自信就不会被困难吓倒。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时代社会。生活才是写的真正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养料也是一个重要的、实用的方法,通过文本的学习,训练学生写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丰富,中心明确”的好文章。相信一旦春风化雨,必将碧绿遍野。

四、让学生动心悟

所谓“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有人说,学语文以悟为主。这至少道出了“悟”在语文学习中重要性。

如何让学生动心悟?一要引导学生悟,二要点拨学生悟。引导可通过设疑入手,在进行《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教学时,就题目提出疑问:“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学生自然把思考的重点投向了“思想”一词,悟出思想的力量。引导还可创设情境,营造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预先精心挑选了一些风景图画和写景题材的诗,再进行加工处理,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悟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不仅让学生获得新知,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愉悦。点拨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特点与学生展开“对话”,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悟出文本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让他们经历一个新的思维过程,享受思维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应该是永远诗意的科学,我将孜孜以求,不断强化学生的动眼看、动口读、动手写、动心悟这四个环节,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灵动起来,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具有“诗意”。

上一篇:试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下一篇:热爱语文,热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