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溪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措施研究及水力计算分析

时间:2022-05-07 05:36:38

高溪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措施研究及水力计算分析

【摘 要】本文对高溪水库溢洪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提出了加固措施,并通过水力计算复核加固后的溢洪道满足泄洪要求。

【关键词】高溪水库;溢洪道;水力计算

1 工程概况

高溪水库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高溪村,在瓯江水系大溪支流高溪上,水库总库容1017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高溪水库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引水隧洞、电站等组成。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为侧槽式,由侧槽段、调整段、泄槽段和消能段组成。

2 溢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溢洪道侧堰堰体混凝土衬砌表面风化剥蚀严重,石子大面积外露,堰基、堰体及接触面均存在漏水现象。溢洪道左侧开挖边坡较高,边坡岩石,由弱风化凝灰岩组成,长时间可能会形成少量掉块及小部分塌坍。

3 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3.1 侧槽段

侧槽段(0+000~0+065m)由侧堰和侧槽组成。侧堰为实用堰,最大堰高10m,堰长65m,为浆砌石外包砼结构。侧槽断面为梯形,左侧为1:0.3岩石边坡,右侧为溢流堰,侧槽底宽从槽首的2.93m渐变至槽末的7.37m,底坡为4%。加固方案:侧堰基础布置防渗帷幕孔一排,孔距2m;凿除原侧堰表层混凝土,新浇筑C25砼溢流面,堰长不变;侧槽底板、左侧岩石边坡采用30cm厚C25砼衬砌。

3.2 调整段

调整段(0+065~0+105m)起始端槽底宽7.7m,末端槽底宽7.35m,底坡为0,左侧为1:0.3岩石边坡,右侧为已建浆砌石边墙。加固方案:对底板、岩石边坡和边墙采用C25砼衬砌。

3.3 泄槽段

泄槽段(0+105~0+225m)底坡9.25%,左侧为1:0.3岩石边坡,右侧为已建浆砌石边墙。加固方案:对底板、岩石边坡和边墙采用C25砼衬砌,底宽为7.11~7.98。

3.4 消能段及泄洪渠段

挑流消能段(0+225~0+257.35m)堰面反弧半径8m,挑射角度为20度。左侧为1:0.3岩石边坡,右侧部分为已建浆砌石边墙。加固方案:对底板、岩石边坡和边墙采用C25砼衬砌,挑流鼻坎顶高程75.852m,鼻坎后接1:1陡坡与泄洪渠连接;泄洪渠采用C20砼灌砌石对两侧原挡墙加固。

4 溢洪道水力计算

4.1 泄流能力计算

泄流建筑物包括侧槽式溢洪道和发电隧洞。在洪水调度时,发电隧洞流量较小,泄流能力计算时不考虑。侧堰无闸门控制,当库水位超过96.07m时自然泄洪,不考虑淹没及侧收缩,泄流能力按下式计算:

Q=MBH

式中:Q-洪峰流量,m3/s;B-溢流堰宽度,65m;M-综合流量系数,M=m ,取m=0.45。

溢洪道泄流能力见表1:

根据泄流能力成果表可绘制“水位~泄流量”曲线。经调洪计算,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防洪标准要求,校核洪水工况时最高洪水位为98.28m,最大泄洪量425m3/s。

4.2 溢洪道水面线计算

4.2.1 泄槽段水面线计算

计算工况为校核洪水工况,起始计算断面为泄槽段起点(0+105m),水深h1采用临界水深hk,采用下式计算:

hk=

式中:hk-临界水深,m;b-断面宽度,m;a-动能修正系数,a=1;m-边坡系数;g-重力加速度,g=9.8m/s2。

泄槽水面线根据能量方程,用分段求和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L =

式中:L -分段长度,m; 、 -分段始、末断面水深,m; 、 -分段始、末断面平均流速,m/s;a1、a2-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取1.05;θ-泄槽底坡角度,(0);i-泄槽底坡,i=tgθ; -

分段内平均摩阻坡降, = ;n-泄槽槽身糙率系数; -分段

平均流速, =( + )/2,m/s; -分段水力半径, =( + )/2,m。

泄槽水面线计算成果见表2:

4.2.2 侧槽段水面线计算

侧槽段水面线以侧槽末端断面作为起始计算断面(0+065m),其水深hc与泄槽首端断面临界水深hk比值取1.3,计算工况为校核洪水工况,按下列公式计算:

Y=

Q =Q +qX

上式中:X-计算分段长度,断面2与断面1之间的距离,m;Y-X内水面差,m;

Q1、Q2-断面1及断面2的流量,m3/s;q-侧槽溢流堰单宽流量,m3/(s・m);v1、v2-断面1及断面2的水流平均流速,m/s;n-泄槽槽身糙率系数,加固后取0.017; -分段内平均摩阻坡降,

= 。

侧槽段水面线计算成果见表3:

将以上水面线计算成果与溢洪道沿程挡墙高度进行比较,溢洪道沿程挡墙高度满足防洪标准要求。

4.3 消能防冲复核

溢洪道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未采用砼进行衬砌,现根据采用砼衬砌加固后的挑流消能设施进行计算复核。

(1)挑距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L=

L=Ttanβ

L'=L+L

式中:L-自挑流鼻坎末端起至下游河床床面的挑流水舌外缘挑距,m;L-水舌外缘与河床交点到冲坑最深点的水平距离,m;L'-冲坑最深点到坝下游垂直面的水平距离,m;θ-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近似可取用鼻坎挑角,(0);h1-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m;h2-鼻坎顶至下游河床高程差,m;v1-鼻坎坎顶水面流速,m/s,可按鼻坎处平均流速v的1.1倍计;β-水舌外缘与下游水面的夹角,(0)。

(2)冲刷坑最大水垫深度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kq Z

t =T-H

式中:T-自下游水面至坑底最大水垫深度,m;tk-最大冲坑深度,由河床面至坑底,m;H-自下游水面至河床面,m;q-鼻坎末端断面单宽流量,m3/(s・m);Z-上、下游水位差,m;k-综合冲刷系数,取1.4。

消能设施计算成果见表4:

表4 消能设施计算成果表

工况 L' 最大冲坑深度tk L'/tk 规范允许值

1000年一遇 38.34 10.26 3.74 >2.5

根据消能设施计算成果,消能防冲设施满足规范要求。

5 结语

对水库溢洪道进行除险加固,就是针对溢洪道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其工程隐患,并对加固方案进行水力计算,通过水力计算成果分析溢洪道加固后能否满足泄洪要求。

参考文献:

[1]SL253-2000 溢洪道设计规范[S].

[2]水力学(第二版) 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

上一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处理施工技术 下一篇:探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