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轮岗教师的打工心态

时间:2022-05-07 05:13:42

破解轮岗教师的打工心态

与今年即将轮岗到别校的教师话别,席间有些淡淡的忧伤,其中一句话引起我的警惕:“无所谓了,反正就是打工呗”,轮岗的教师缘何有了打工心态

一、打工心态的存在事实

1.有收入无归属

作为教师到哪儿都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收入上有些许校际间的不平衡,只要在一线工作差距不会很大。关键在于要有归属感。学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很多教师记忆深刻的“关键事件”都与学校有关,专业成长上的自不必说,第一次上公开课、第一次论文获奖、第一篇文章发表、第一次拿到荣誉……甚至生活、社会经验的许多第一次也是与某所具体的学校相联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三个层级“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正是当下轮岗教师最为迫切的心理需求,没有归属的满足即便有稳定的收入也不能达成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

2.有工作无事业

每个人都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但是变动不居的环境会将这种雄心壮志消磨殆尽―――干得再好也还是要流动的。急功近利可能会变成时尚,而做教师恰恰需要心境平和,需要“长线投资”,最怕的就是不管明天只问现在,教师的事业心和事业感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3.有同行无同事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是构成学校文化的关键。现行体制下教师变动太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轻浅起来―――没有必要刻意维护和谐友好的关系,大家明天在哪儿还说不准呢。而没有协作的教师关系,学校的工作推进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各自为战会导致整体协调失灵,校长会像扑火队员一样忙个不停,加上校长也是流动对象,如果业务再不过硬问题就更多。

二、打工心态的形成原因

1.行政政策设计不够

文化准备不够充分。部分教育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文化认同的问题,没有循序渐进地进行文化的设计与改造。

制度思考不够周延。制度设计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对于改革的承受者必须要有相当的预设。也就是说一定要研究这一项政策实施以后教师的想法是什么,而我们预设的跟进手段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走群众路线,没有一线教师的声音,思维必然局限,思考必然有缺陷。

保障措施不够有力。要让教师有安全感,首先要在后勤保障上下功夫,比如教师宿舍建设、上下班车辆考虑、教师子女家庭因素的综合评估等,只有将细节考虑到、解决好,教师才能有归属感;其次是教学上的保障,要有更好的教学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再次还要有制度性保障,对交流的教师一定要有精神、物质上的倾斜政策。

2.学校文化创生不强

固凝状态。多年来学校在改革,但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具体到学校人事改革处于静止的状态。这样的状态由来已久,教师身在其中也就见怪不怪了。

固稳结构。许多学校的教师队伍基本是处于停滞、凝固的状态,就连工作分工等也是这样。学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同”,多年来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状态。

固步心理。许多学校每年的进步变化不大,整体是处在比较低的重复水平上运行。剔除上级的推动,学校的进步基本是空白。平面发展、应付上级是学校的常态,这样的发展状态下固步自封就在所难免了。

3.教师个体准备不足

思想不够解放。部分教师见识比较窄、现实工作的开放性要求不高、与外界接触较少,呈现出一定的保守性。保守性表现出的不光是见识的问题,还有思维比较僵化,更有爱钻牛角尖的通病。

发展不够明晰。现在教师群体中职业倦怠广泛存在,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与教育评价体制有关系,也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明有直接关系。特别是评上了高级职称的教师已经在专业发展上无路可寻,于是“混”成为常态。这就需要为不同层次、年龄、身份的教师制定出相应的专业发展的路径,让他们有奔头。

尝试不够多岗。许多教师在当今社会大变动、大调整、大发展的背景下显然是太过于保守与落后了。尝试让老师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多岗锻炼可能会给流动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三、打工心态的破解可能

1.优化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是教师流动工作的主要凭借,要将这项工作做好首先就要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将制度设定得更加科学合理。

发掘优秀文化。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也具有创新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是社会文化,“北漂”虽然有艰辛,但正是因为跨出了“北漂”的步伐才有了成功的可能。二是教育文化,教育中不乏变动的事例,孔夫子三千年前带着得意弟子周游列国,除了宣传其政治主张,也在进行着教育的事业;三是发展文化,在岗位变动中获得更为重要的发展机会,能激发起教师主体的发展意识。

进行周密思考。运用系统思维将教师流动工作进行周密思考,特别是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教师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发挥教师在这项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运用整体思维统筹好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教师,将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置于整体之中。运用长远思维,指向于长久机制的确立。运用人本思维,以人为本,关心人、照顾人、发展人、成就人,这样才能消解抵触、应付思想,真正达成流动、均衡的目的。

提供有力保障。恰当地建立好后勤保障体系,激励保障体系,专业保障体系,支撑保障体系,为破除打工心态提供源头活水。

2.创生学校文化

打破固凝状态。从学校的目标管理开始将学校的发展纳入到正常的轨道,每学期、每学年都要有新的目标和追求,这样学校就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执行上找寻变动的可能,实现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变动的校园会成为教师流动的发生器。要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上有新的突破,倡导创新的课程文化,从而为打破学校的僵化状态奠定日常的基础。

打破固稳结构。对于人员的管理是最重要的,要逐步将管理的层级整合,实现扁平化管理,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人员的校内流动成为常态。对于教师和职工的考核评价要更为科学,将不适合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调整到后勤岗位上去,凸显一线教师的地位。

打破固步心理。用足用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工具,科学制定、明确目标、清晰路径、严格考核,将教师推上专业发展的道路,破解“高原现象”。对于专业发展不合格的老师要有强有力的问责手段,不能听之任之。

3.做好个体准备

解放思想。要创造机会让教师解放思想,站在全局、形势发展和个体成长角度看待问题,摒弃从一而终的传统思想,求新求变,在变动中展望、追寻、成长,人生的价值会在这些大事件中提升。

明晰发展。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分析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用好专业发展的良机,从而激发起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打造发展需要载体,通过公告公示、组织留档、定期对照等方式将发展的目标明确下来。

多岗锻炼。人生的不确定性往往是机会的前兆,多岗锻炼能让教师的思维由纯粹的学科教学拓展到德育、管理、研究等领域。每一段人生都不会浪费,都会积淀在教师的素质结构里,而现在的状态也是在这种多岗锻炼中不断成就成长起来的。

上一篇:演员为什么这么贵 高片酬,不只是演员的问题 下一篇:“北京300家污染企业外迁”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