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课程改革思考

时间:2022-05-07 04:42:31

《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搜索引擎作为信息查询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商业价值也随之被发掘,。目前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对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人才的培养,在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专业开始开设“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课程。但是教学的过程中也频繁现出很多问题:理论教学为主,课堂是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授课的形式单一,学生学后不知如何运用等等。所以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教学改革措施,详细阐述课程改革方法,让课程与岗位需求充分结合,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 多元评价

一、引言

前段时间一则由“魏则西”、“莆田系”、“百度推广”等关键词组成的社会事件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热点内容。具体的事件发展过程自不必多说,但从这起悲剧中反映出了一个常态:人们对搜索引擎的依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搜索引擎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遇到问题时,下意识地依靠搜索引擎搜索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通过搜索引擎学习知识、了解新闻、更多情况下通过搜索引擎完成商品的购买过程。因此,基于搜索引擎展开的营销推广成为了网络推广的重要手段,关于搜索引擎优化与推广相关的课程开设与建设改革成为了高职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必然的需求。

二、“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现状与职业教育需要、企业要求有距离

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课程单独作为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时间不长,虽然在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不得不说现行的课程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再加上不重视学生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想僵化,在工作中面对出现的变化反应不灵敏,缺乏竞争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灵活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但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中仍套用普通教育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三)课程评价不客观、不全面

目前的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评价内容太过注重知识评价,忽略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2)评价指标单一和过分强调一般趋势,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3)评价主体主要为教师,没有形成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模式;(4)评价手段单一,主要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过多的注重量化结果,忽视实践能力的考察评价、也没有在评价中体现新的评价思想、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三、“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课程的改进措施

(一)探索《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课程与行业(企业)岗位(群)的准确对接,分析相应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发现,搜索引擎作为信息查询工具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商业价值也随之被发掘,从而产生了竞价排名、关键字广告及搜索引擎优化等网络营销方式。其中SEO与SEM作为主要的搜索引擎营销方式,因其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SEO优化工作主要负责网站推广。网络营销推广人员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主要通过根据已建好的网站对其进行优化,深入地运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剖析搜索引擎优化的每个细节。包括关键字优化、URL优化、代码优化、图片优化、网页网站结构、链接策略及服务器的选择等等。

SEM推广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中的广告帐户维护工作。网络营销推广人员通过账户计划、单元结构的划分,科学的选定对应关键字,出价并合理选择匹配方式,再通过编写具有吸引力的创意提升在搜索引擎中推广区域的排名,从而提高网站访问量、转化率等,最终达到营销的目标。

(二)以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中工作过程为主线、典型工作任务为节点,分析、细化出与各节点操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和重构

(三)采用新型课程开发模式,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探索慕课、翻转课堂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

在课程学习中如果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提升专业能力,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及时将最新教育技术纳入,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学生专业化发展道路才会通畅。。《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的课程改革需要融入慕课与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在课程学习中使用教师个人制作动画、电子手写板书等新型微课资源;百度互联网实训室提供的企业导师视频资源;以及适用于手机平台浏览的短时间、小容量的片断式微课视频资源进行课程翻转,形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堂上学、在课下同样可以学的新型教学方式。

四、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元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多元主体评价的各个部分都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评价指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通过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将评价标准的设计权利下放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够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的乐趣;各项任务中用目标激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都从自己的起点进步,完成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采用教师、企业、社会三方评价,有效减少教师评价的单一性;企业参与评价,对学生掌握能力的评定更科学客观,能让学生找到差距与不足,为学生提供改进提升方向以便更好的适应满足实际岗位需要。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

[2]刘孟良.从高职课程改革现状谈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

[3]魏振乾,朱晓炜.高职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游客分析系统 下一篇:河南省制造业与山东、安徽、湖北三省的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