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事理学引发绿色设计的伦理思考

时间:2022-05-07 03:15:42

由事理学引发绿色设计的伦理思考

摘 要:事理学起源于西方的哲学理论,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创始人柳冠中教授将其引入了设计领域,研究并创立了设计事理学理论体系。文章正是基于设计事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获得了关于绿色设计、设计伦理方面的随想与启发,思考了绿色设计与设计智慧、设计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设计理论的发展和设计实践的应用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设计事理学 绿色设计 设计伦理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柳冠中

尽管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用近500字对“设计”下了定义,但庞大信息量的指导作用并不显著。而柳冠中教授在其设计事理学的研究中,仅用“智慧”两字就概括了设计活动。这不禁使人好奇:设计事理学究竟是何种科学?本文便由此展开设计事理学与设计之间的思考。

一、设计事理学与设计的智慧

所谓“智慧”,就是能够超越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而把握住事物发展规律并进行利用的一种行为能力。笔者认为,将设计称为一种智慧,是指对设计进行方法论上的升华和系统观上的定义,认为设计就是一种利用事物发展规律而进行创造的科学性的造物活动。而设计事理学的研究,便是把握人、事、物三者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是一种对设计智慧的研究。

正如何人可教授评价设计事理学所说,“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飞跃,就是‘设计事理学’”[1]。这一飞跃也表明了设计事理学的智慧与价值,展示出人类挣脱自身认识的束缚而跳出设计来看待设计的一种新的高度和觉悟。“事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物”都基于一定的“事”而存在,并产生其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设计来说,“事理学”可以是一种设计意义的探讨,也可以引发设计伦理的深思,并探寻出一定的规律和指导方法,它成为设计在哲学领域踱步的台阶,也是设计在方法论上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设计智慧体系的一种理论。

而事理学中人、事、物的关系体现出事物背后的价值体系的同时也是设计伦理的彰显。同时,绿色设计是设计伦理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基于设计事理学理论的启发继续深入探讨正确的绿色设计理念和设计概念的定义,以求探索设计的真面目,把握设计真正的智慧。

二、绿色设计的设计事理学新定义与伦理标准的探讨与启发

(一)绿色设计的现状与设计智慧的缺失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一书中提出了设计师应关注地球环境的污染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自70年代“资源危机”爆发后,绿色设计的风潮也在80年代诞生与普及起来。后来,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等问题的关注不断攀升,“绿色设计”和“设计伦理”也开始了时代的彻底觉醒,被屡次推到人们的视野中。但就目前而言,绿色设计的践行成果往往不尽人意,或者说,绿色设计也正在被流行与时尚化,而丧失了设计智慧的表达与真谛。

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状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笔者认为,绿色设计首先应满足“绿色功能”上的需求,才能使设计成为绿色设计,才能彰显出设计本身的大智慧。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形成了一种变相的绿色设计风格,这种绿色风格式的设计就将绿色设计的初衷隐化了。例如现在颇为流行的动植物造型的建筑等等,基本只是从外观造型上进行仿生形态的设计与美化,从理论上讲,这也的确是对生态的一种人文关怀,但是绿色设计的实质意义和设计的智慧却荡然无存,这就不应该称作“绿色设计”了。又如在低碳产品的室内设计的应用上,有些低碳产品因其昂贵的价格和技术成本而无法普及,因此往往在设计中的重要取材上遭到舍弃,这就使得绿色设计处于被动状态并显示出可行性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这些绿色科技的隐性污染,让“绿色设计”反而成为了一种“伪绿色设计”,也谈不上是真正的设计智慧。例如目前所采用的太阳能,被称作绿色能源的开发应用,但这些相关设备的制造和生产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太阳能蓄电池如果不正确处理而遭到废弃,就会造成治理难度更大的污染。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设计的断层、设计智慧的缺失,而真正的绿色设计应彰显出设计的智慧,是一种对事物发展全过程负责的设计,而不是孤立的仅仅只是对“作品”外表的形式美的设计。

总之,在笔者看来,当下的“绿色设计”之所以不尽人意,除了各种客观因素,还在于目前设计师对“设计”和“绿色设计”概念的模糊,对设计智慧理解的缺失,以及对设计伦理、设计价值的误解和漠视。因此,随着“设计”概念的孤立和智慧性的散失,设计往往会流为经济利益的附庸行为而一味追寻形式美和利益的最大化,这时,“绿色设计”的伦理价值与合理定义就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二)设计与绿色设计的事理学新定义

在事理学的研究中,讲求的是“事物”与“情理”之间的关联性。“事”是由人与物、时间与空间所组成,是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载体,“理”指的是规律,所谓“事理”便是指人与物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中的关系与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与“合情合理”,要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考虑人在这种具体的背景与情景下的需求进行设计的目的、过程、结果的设定与把握。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事”是人与环境关系的体现,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庞大系统。而这种系统和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便是设计伦理的规范化和绿色设计的彰显。同时,设计伦理涉及到设计行为和设计结果的判断标准,这一标准在设计事理学中也有章可循,而绿色设计便是处于这一判断标准中的真正的设计智慧的体现。

绿色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智慧的代言,而设计的智慧就在于把握设计对象的“事”与“物”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笔者体会到,“设计”一词,实质上应是处于一种“无设计”的大系统观中,所谓“‘无设计’的大系统观”是指设计行为融入人的精神(伦理)和自然的精神(共生)中,形成一种自觉的生态的循环系统,是一种具有仿生态链性质的循环的闭合系统(有自身的事物定位和价值,有“生命”的过程和规律),是“设计”词汇在文字学意义上的隐没和生态学意义上的觉醒。“共生发展、再生循环”便是这种“设计”新解的核心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本身就应该做到“绿色设计”,而“绿色设计”也不应被3R原则所困住,而看不到其全貌。再者,从“设计”在文化的外延上就可以看出,设计攘括了人类所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其本身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设计”的本质就应该是人类一切造物行为在系统上的生态统筹。所以,“绿色设计”一词的提出应是一种“设计”本源的深入和回归,而不应成为一种设计思潮或是设计流派。它所还原的应是“设计”本身的面貌,即唤醒“大设计”中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显示出其真正的大智慧。

因此我们可以定义,“绿色设计”是对设计本身的一种智慧的强调,它所倡导的是可持续的、万物共生的发展理念,有一个自身的规律循环系统,是对事物的发展过程的把握和控制,而不仅仅只是减少设计对环境的破坏、重复(旧物)利用等等被动的设计形态,它更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真正的“生命”的创造,是设计伦理最终的自然评判和自主选择。例如我们在建设住宅和设计周边环境时,要主动考虑到周围生物的栖息与生存,同时为鸟类和其他动植物营造可供他们生存与竞争的环境,形成人与万物共生共存的环境设计。总之,绿色设计是大设计的智慧和价值的体现,是事理和伦理实现的手段和方法。(图1)

(三)设计事理学对设计伦理的启发

设计伦理来自于人类对设计道德的判断标准,“善与恶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设计行为的善恶是设计伦理的应有之义。”[2]那么,我们如何做出这种判断才更为合理和科学?首先,设计、事理、伦理三者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设计,看起来是在造物,其实是在叙事,在抒情,也在讲理。”[3]先有“事”之后,才有“物”的出现与“物”的意义和价值,而“物”产生后,“人”才能通过“事”获得伦理价值。因为,我们“通过事可以看到事背后人的动机、目的、情感、价值等意义丛。”[4]事理是物质文明的范畴,而伦理是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设计事理和设计伦理也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体来说,事理和伦理是通过设计而产生关系:事理是设计的依据,是伦理的体现;而伦理则是事理的导向,是对设计行为的指导。(图2)

伦理学主张以人的价值观来进行判断,设计伦理就应该基于设计的价值来进行设计的善与恶的判断。从设计、事理、伦理三者间的关系来说,这一价值观应遵循设计的智慧法则,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事理――这才是设计伦理应主张的判断标准。就如同柳冠中教授所说“检验设计好坏的评价也来源于‘事’,把设计结果放到具体的‘事’中去,在行事过程中看是否‘合情合理’。”[5]不合乎事理的设计往往脱离人的行为目的,让人在和设计作品的交流中产生迷惑和不良的情绪而形成负面的价值判断,也就难以合乎设计的价值。因此,设计伦理的价值判断应基于设计事理学的正确理解和应用,遵循万物共生与发展的规律,即把握“人”、“事”、“物”间的合理状态,便能找到设计伦理应遵循的真正标准。

结语

关于事理学的设计启发,本文所窥见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藏着开启人类智慧的密码,还需要更多的解读和探寻。而设计也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士更是要相信:设计之路定是一条可以通往智慧的“绿色”之路。

注释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1页,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明:《环境艺术低碳设计的伦理思考》,97页,《新美术》,2010(5)。

[3]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7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73页,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7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顾群业、王拓:《对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两个观点的反思》,48~49页,《设计艺术》,2008(4)。

4 张明:《环境艺术低碳设计的伦理思考》,96~100页,《新美术》,2010(5)。

5 吕金:《室内低碳设计难以推广的现状分析》,109~110页,《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

上一篇: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艾米丽·卡尔绘画艺术创作的心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