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手风琴专业学生的培养新策略

时间:2022-05-07 03:04:23

高师手风琴专业学生的培养新策略

摘 要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是: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要想达到这些目标和要求,师范院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顺应手风琴发展的多元化趋势;针对手风琴专业学生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手风琴专业的学生对新型培养模式的认识。

关键词 手风琴 多元化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624.3-4 文献标识码:A

1顺应手风琴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要从多角度、深层面挖掘手风琴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及方向,笔者认为,要顺应手风琴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就要体现出以下几个“多元化”:

1.1乐器种类的多元化

从手风琴种类看其多元化发展,目前传入我国并广泛使用的手风琴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传统键盘琴、巴扬琴、流行手风琴、迷迪琴等。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乐器种类的多元化,建议各师范院校提倡学生练习各种类的乐器。

1.2演奏形式的多元化

手风琴既可以独奏,也可以重奏、协奏、合奏、室内乐演奏等,还可以与多种艺术形式,如歌唱、舞蹈、杂技等相结合。多样化的演奏形式,可以大大增强手风琴的视听效果,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兴趣。

1.3作品风格的多元化

手风琴的作品风格多样,有传统的、现代的、古典的、流行的、民族的。而流行音乐是最贴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而且师范院校都是规定学生弹奏传统、古典、民族等曲目为考试内容,忽视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如聊城大学在2010年才规定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弹奏流行音乐作为考试内容。所以提倡师范院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并根据本地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2针对手风琴专业学生优化课程设置

2.1增设流行手风琴、迷迪手风琴课程

流行手风琴、迷迪手风琴比传统手风琴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外形美观、音色独特而且又多变,擅长演奏爵士音乐、探戈音乐、欧洲流行音乐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具有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2.2开设个别课、小组课、合奏课和重奏课 2.2.1个别课

教授对象为手风琴演奏技术程度较深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生所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从而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2.2小组课

小组课一般以2―5人为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可以通过一组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差异性的对比,能够使学生们有一个相互观摩、交流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2.3合奏课和重奏课

合奏课和重奏课是手风琴课程的拓展,它主要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所有高、中、低程的学生均可以参加练习。在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各声部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纵向的和声效果,也让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充分感受到手风琴课带来的乐趣。

2.3增加手风琴伴奏课

手风琴由于乐器轻巧、携带方便且具有音域宽广、和声丰富、表现力强等特点,因此作为伴奏乐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文娱活动中被广泛运用着。所以,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手风琴伴奏技能应当是必须具备的。

2.4增加手风琴表演课

手风琴表演课其实就是手风琴实践课,除了每周一节的专业课外,再增加每月一节的表演课。让手风琴学生在舞台上进行演奏,曲目由学生自定。无论是流行的、古典的,还是伴奏曲子都可。其目的是锻炼学生在舞台的表现力,克服紧张心理,以便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所欢迎。

3提高手风琴专业的学生对新型培养模式的认识

要想提高手风琴专业的学生对新型培养模式的认识,首先,手风琴专业学生要认清高师手风琴专业传统模式的弊端。改变学校传统模式的课程设置目标单一的观念,改变学校传统模式中的滞后教材,提高手风琴理论知识。其次,手风琴专业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策略。顺应手风琴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学习用多种类型、多种形式、多种风格来进行演奏。

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师范院校已经沿用了很长时间,从传统模式转变到新型模式,手风琴专业学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手风琴专业学生要积极地接受新模式,不要再局限在传统模式的观念中,要大胆尝试新模式,积极地配合学校进行新型模式的展开,也要多和老师交流、沟通,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模式。手风琴学生必须提高对这些新模式的意识,积极地投入到新型模式中,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3).

[2] 陈一鸣.手风琴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 高菲菲.启动多元化拓展新空间―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的思考[J].剧影月报,2010(3).

[4] 金伟.手风琴音乐表现形式多元化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

上一篇:师者,且行且思 下一篇: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