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5-07 10:54:56

运用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化学方法和实验探索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认识。

一、放手演示实验,呵护学习信心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运用演示实验可以增强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到神奇、新鲜、快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趣味的环境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并使学习化学的信心更加高涨。

例如:在教学“铵离子的检验”时,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看书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我适当提示学生,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同时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做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这时,我引导各组学生自己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作一一点评。学生通过自己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发言踊跃热烈,新意迭出,一旦被肯定,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

二、适时运用实验,感受学习乐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识规律,设计适时的实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例如:在教学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我用多媒体引入:某自来水厂利用氯气消毒,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等消毒,其中起到漂白和杀菌作用的物质及其原理是什么呢?

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创设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本节课知识,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样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存漂白粉、怎样使用漂白粉才能使漂白效果更好等新问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方法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倡导设计制作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实验教学,积极倡导小制作,广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单独设计实验做,也可以组织实验小组来完成或经济实验方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选力所能及的实验项目,不断丰富课外实验活动。

例如:在教学SO2性质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SO2有关性质,我倡导学生设计制作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SO2遇水容易在空气中被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设计制作实验验证产物?引导学生采取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尽可能多地设计制作多种实验方案。经过集体探索、讨论、验证和筛选,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认为可行的方案有以下几个。

1.用pH计在不同时间段测定溶液的pH变化[原理:弱酸(H2SO3)转化为强酸(H2SO4),溶液酸性增强,pH值变小]。

2.向盛有少量NaHSO3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的SO2溶液,观察现象(现象:若一段时间后固体表面或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就可以说明H2SO3转化为H2SO4)。

3.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观察现象(现象:若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就可以说明H2SO3转化为H2SO4)。

学生通过对三个制作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选择,掌握了一个实验可以有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学生在这种制作实验创新探索过程中,表现最活跃,学习积极性最高涨,在分析处理众多“认知冲突”中,不时产生创新的灵感,既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又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也丰富了高中学生课外实验活动。

四、开放化学实验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三化学复习时,教师适当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有目的地实施化学实验机会,这对于强化技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提高实验的设计和增强实验信息的处理与迁移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但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服务性工作或适当引导,从而让学生在乐学中获得解决化学实际应用问题能力。

例如:在一次高三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开放问题:用一种有机溶剂在分液漏斗中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时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同学们,你们能设计一种判断方法吗?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能完成。

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纷纷到实验室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争论,学生得出如下解决方法:

学生1:取一只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入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是水层。

学生2:前面的操作同学生1,往试管中加入少量苯或CCl4,若试管中液体不分层,说明上层是“水层”,反之下层是水层。

学生3:前面的操作同学生1,向试管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若剧烈反应放出气体,则上层是“水层”,反之则下层是水层。

学生4:前面的操作同学生1,分别取分液漏斗上层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水或与水不相容的有机溶剂,又可得出两种答案。

学生兴趣盎然,这里要求的设计判断方法,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和水与有机溶剂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还有多种解决方法,这里不一一举出。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操作实验,使他们始终置身于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中,去亲身实践、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如此不但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加强他们的探索精神。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化学教学质量会不断提高。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下一篇:关于高职高专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