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煤省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绩效

时间:2022-05-07 10:46:51

中国富煤省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绩效

摘要

国内富煤省区的长期资源开发是否对其经济发展绩效具有不利影响,以及资源诅咒是否真的困扰着资源丰富区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本文基于15个富煤省区1995-2010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测算这些地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考察其经济绩效的变动趋势。计算结果发现,从地区年度均值看,煤炭富集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每年都比上一年增长5%-10%;分地区和分年份看,除了极个别年份接近1外,15个富煤省区中有14个省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大于1 ;若以1995年为基期,截止2010年,15个省的累计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在15以上,部分省份的值达到3或5以上,地区平均值达到25;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来看,1995-2010年间,技术进步指数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之间的变化轨迹较为接近,都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效率变化指数却一直处于平缓的稳定状态。这些发现表明,本文的研究样本并不支持资源诅咒假说,也即煤炭富集区域的大规模资源开发并没有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制肘,反而提升了地区经济发展绩效;而且,这些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贡献非常有限。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含义为:富煤省区应重视资源开发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应通过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和碳排放计划,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推进要素价格机制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绩效。

关键词 煤炭资源;资源开发;经济绩效;富煤省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 F062.1;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3-0012-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3.002

中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煤炭储量占世界的比重为133%,仅次于美国(276%)和俄罗斯(182%),居世界第三位。然而,中国90%以上的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等内陆地区。其中,“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储量占全国60%之多。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贵州、河南、安徽、山东、黑龙江、云南、河北、甘肃、四川、宁夏、辽宁等15个富煤省区,聚集了全国9585%的煤炭储量,生产了全国90%的煤炭。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这15个富煤省区为国家的煤炭供应、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此,这里引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煤炭富集区域的资源开发一方面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但另一方面是否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是,富煤省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具有较大差距,“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普遍[1].。既然富煤区域没有从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中获得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良性发展和较高的经济绩效,那么这种资源开发模式本身是有问题的,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终将损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因此,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富煤省区的长期资源开发是否对其经济发展绩效具有不利影响,以及资源诅咒是否真的困扰着资源丰富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全国层面的省级数据或城市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验证,但得出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这可能与模型选择、变量选取或样本采集的差异有关。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国内15个富煤省区1995-2010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测算这些地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其经济绩效的变动趋势。

上一篇:浅谈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 下一篇:浅析建筑节能与外墙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