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问惯例,提高理性

时间:2022-05-07 09:26:02

常州外国语学校管理层,期望本校成为优质教育的发生地,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最值得选择的学校之美好愿景,动员全体教师,以满腔热忱与系统视角,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出全方位的追问、审视和回答,由此创造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思辨与行动共生的、憧憬与实证互印的智慧性实践。

在制定常州外国语学校的课程规划过程中,学校管理层经过积极思考、多方论证,形成了学校课程规划的核心策略: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将秉承创生的取向;学校课程的全面实施,将倡导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学校管理层深刻认识到:要将上述学校课程规划核心策略落实于课程实施的每一环节,绝不能变成一蹴而就的简单冒进,必须在努力处理好“理性的筹划与灵性的实践”两者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开始平实、睿智的积极行动。这是发起“基于标准的教学”之行动研究的深层背景。

学校管理层期望,通过“基于标准的教学”之行动研究,点燃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激情,让每一位行动者都积极审视每个课堂中真实发生的教学行为与学习表现,呵护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商讨教学行为引发高质量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催生教育者的深刻生命体验和智慧实现。由此,切实提高课堂目标设计的科学性,深化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拓展评价设计促进学力进阶的发展性,达到教学活动的规范化、课程建设的标准化,是课题组力图在一个较长阶段内孜孜以求、艰辛探索的方向和路径。

一、“基于标准教学”的主要思想与过程设计

1.假设。

两点假设:一是“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足够专注和投入,每个教师的课堂都可以呈现不一样的精彩。二是只有学校(组织)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两者完美结合,教师的岗位胜任感、工作充实感、教育幸福感才能真正落实和强化。

2.基本内涵。

第一,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细化和系统化。这种细化是将国家课程标准分解成更细致的可实现的阶段目标中的“节点”和“阶梯”,以帮助学生“拾级而上”。

第二,基于学情的课程实施。具体而言应该是教学目标定位的科学化、学习内容组织的艺术化、学习活动设计的规范化和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估上更为关注学力、导向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第三,以帮助学生学力进阶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以促进学生能力体系构建(发展)为导向的教学价值澄清和持续确认(落实),以深度学习为要旨,以富含复杂思维的学习任务(活动)设计为中介,以学生个性(人格)发展、能力(学科能力及一般能力)发展、知识深刻理解三维一体的整体发展为终极目标。

第四,以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设计内容(研学情定起点,研课标定终点,研台阶定落点)。注意学习活动的目标指向的科学性、系列活动的内在连贯性及活动对学生参与的吸引力和包容度。

第五,以基于现场的学习评估(观察式)以及学力评估(工具和解释框架)为学业质量监控的重要方式。

3.推进策略。

第一,基于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课堂录像)和学理分析(前段和后期研讨)的双向整合与双向互动。

第二,以优秀教师、精品日常课堂为主要抓手的课程系列化建设策略——融于日常,突出教育实践知识的澄清、表达和分享。

第三,以视频案例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教学研讨(研究过程和深度推进)为课程建设主要成果的显现形态。

二、研究过程中的主要行动与评估

1.以课堂实录为抓手的“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贴地而行,扎实有效。

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的底线又是教学实施的方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也就是我们要到哪里去;同时需要结合常外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常外学生的课程修习评价细则标准,明确常外学生应该和实际上应该、可以“学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需要十分清楚的,否则教学就会没有方向,教学尺度的把握就不够准确,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不能达到最优化。如何将“基于标准的教学”落到实地?以记录课堂、用教学案例的方式做研究是最具可操作性的,也是老师们最擅长的,通过行动研究规范常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有效度。本次教学研究系列活动过程中共拍摄相关课程58节。老师们在拍摄的过程中研究课标明晰教学方向,研究学情精心设计活动,整合资源丰富课堂内涵,这种行动研究的方式对于教师既是压力又是成长助推剂,极好地促进教师成长。而且这种课堂实录的教学研究方式将会持续进行,初步预期第一阶段为1年左右时间。

2.以课例研究为抓手的学科教研主题明确,务实有效。

我们将课堂实录的研究影响扩大化,将其作为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参与拍摄录像课的相关备课组将研课作为备课组教研的主要内容,进行课前充分研讨课后反思改进;对于各教研组的精品展示课,各教研组中公开展示课堂的教师认真准备,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围绕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主题进行针对性强、切口小的集中研讨,并将教研组的研讨过程进行实录。通过课例研究,教研组充分深入研讨的方式引导教师重视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以此规范课堂教学,避免教学过于宽泛而重点不突出、完成任务而目标不明确、拿来主义而偏离方向,真正“打造高效的课堂”。

3.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和转变,更为注重教学的“纲”与“据”。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以课程标准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它是针对当前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盲目性、重结果等弊端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行动研究的推进必然会带来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关注方向性与针对性。比如在期中质量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的命题明显偏离方向,通过备课组内部的分析、教学研究系列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开始转变教学行为,在本次期末准备复习资料的过程中纷纷调阅近几年的教研室期末命题试卷,关注所命的题型、知识点、难度及试题编制特点和发展趋势,加强了工作中的研究也增强了有效性。此外,教师是否担任过毕业班教学对方向的把握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能级要求考查到什么程度教师十分清楚。因此,教师对于教学要有足够的把握能力,必须多研究课标、多研究考试说明、多研究中考命题趋势,这是我们教学的“纲”和“据”,通过研究积累心得、积累体会、积累经验,才会在教学中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效益突出。

4.研究成果得以物化,形成较高质量的“基于标准教学研究”的课例教案集及《常外课程实施方案》。

基于标准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每一位老师努力的目标,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用评价做护航,注重体验性生成,用它来指导教学设计,必定能将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上一篇: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 下一篇:谈谈“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