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

时间:2022-05-06 10:04:52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

摘要:目的 对临产期孕妇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上进行运用所具有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曾收治的30例临产期孕妇,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的正常孕龄期妇女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妇女分别进行检测观察,对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凝血酶时间等方面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观察组妇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两组妇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妇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观察组中妇女高于对照组,两组妇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临产期孕妇与正常妇女相比较而言,其大部分存在贫血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对临产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能够使产妇围生产期安全得以提高,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临床意义

对于临产孕妇来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机体的血液系统往往会有一系列变化出现,包括其机体的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功能,在产妇机体内,其凝血因子水平会有所升高,尤其是纤维蛋白出现异常,往往会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对临产孕妇行凝血四项检测有重要作用与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曾收治的30例临产孕妇与30例正常孕龄期孕妇。将30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孕妇年龄20~35岁,平均(28.5±1.5)岁,孕周35~40w,平均(38.6±4.2)w;将另外30例正常孕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这些妇女年龄22~36岁,平均(26.4±2.2)岁。排除患有高血压人员,排除存在肾功能异常人员,排除存在凝血障碍人员。这两组妇女均自愿接受检查,配合医生进行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妇女在一般资料等情况方面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妇女均取静脉血2.0ml,并且将其放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对其静脉血行离心操作,将离心转速设定为3000r/min,将离心时间控制为10min,将离心完成后的血浆放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中,分别对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凝血酶时间等方面指标进行分析比较[2]。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对于计数资料,用t来进行检验,对于组间比较,利用χ2进行检验,在本次研究中,以P

2 结果

在完成检查之后,比较两组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观察组妇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两组妇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妇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观察组中孕妇高于对照组,两组妇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凝血四项属于检测的常规项目,是对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的基础指标,也是对凝血障碍疾病进行筛查的一个重要方面[2]。有关研究表明,对产妇血液系统功能的改变进行动态监测对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贫血以及DIC风险有重要作用与临床意义。凝血四项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bg)与凝血酶时间(TT)[3]。在这四项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主要是对筛查外源性凝血功能进行评价,其能够将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因子之间所存在的动态关系反映出来,该指标的异常可能与形成血栓、纤溶亢进以及DIC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PT缩短是DIC早期高凝状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评价内源性凝血功能的指标,对于患者机体内内源性凝血因子水平的改变,能够敏感反映出来,若该指标的值超出正常值10s时间,则表示可能存在DIC与血栓性疾病风险;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是血栓性疾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该指标水平的升高,有利于促进血小板聚集,并且能够提高血液粘稠度,从而诱发出现血栓。对于临产孕妇来说,其血液粘稠度升高以及出现高凝状态,可将其当作机体保护性生理变化,其对于胎盘完整性的保护与分娩时出血减少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4]。据报道,妊娠时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会增加,妊娠晚期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轻度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比非孕妇女增加约50%,于妊娠末期平均达4.5g/L(非孕妇女平均为3g/L)。妊娠期的高凝状态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加剧,这是一种机体的保护性变化。对于维持纤维蛋白沉积于动脉以及子宫壁和胎盘绒毛间是必要的,有助于维持胎盘的完整性,但应当注意,持续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多种妊娠期并发症,甚至可能会造成胎盘梗死与早产、早剥,严重者会导致胎儿死亡,因此,对在产妇产前行凝血指标检测,有利于胎儿以及分娩安全的提高,使DIC风险的发生率降低[5]。孕妇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如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等异常情况,会导致组织损伤及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进入母血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激活了纤溶系统,以致血液从高凝状态逐渐变成了低凝状态,增加了出血倾向。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4],比较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观察组妇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两组妇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妇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观察组中孕妇高于对照组,两组妇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妊娠晚期妇女的凝血生理状态是随着妊娠而发生变化的,血液的高凝、低纤溶状态能保证分娩后胎盘的迅速剥离和创面愈合,有效防止大出血的发生。临产期孕妇与正常妇女相比较而言,其大部分存在贫血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对临产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能够使产妇围生产期安全得以提高,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5],应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李惠兰.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检测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11,13.

[2]顾克凤.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1.

[3]朱欣.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2012,08.

[4]周梦颖,马鸿娟,刘胜林.169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联合检测与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6,06.

[5]方平,潘晓龙,周东升,等.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研究[J].安徽医学,2005,05.编辑/王敏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石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膀胱功能锻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