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绿色贸易壁垒及中国企业的对策

时间:2022-05-06 09:18:35

小议绿色贸易壁垒及中国企业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新趋势可持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论文内容摘要:西方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的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国内出口企业应接不暇。本文拟对近年绿色壁垒一些新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国内企业应对绿色壁垒助一臂之力。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各种矛盾与摩擦也屡屡发生,其中绿色壁垒是近年来困扰中国出口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国内学术界对于绿色壁垒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企业、贸促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多种因应对策,但总体效果不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及技术方面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出口产品屡屡遭遇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深入研究绿色贸易壁垒,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因应之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高涨,国际贸易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由此催生出名为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实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手段的环境贸易措施—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背景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环境、资源以及维护人类健康的名义,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高标准的环境技术标准以及利用国际社会已制定的环境与经济、环境与贸易的国际性公约,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制裁的手段和措施。

绿色壁垒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国家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确保本国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合理、内容广泛、形式合法、方式隐蔽、手段灵活等组合特点,从而为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提供了方便。实施以来,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冲突、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越来越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贸易问题利益上的矛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聚焦环境生态保护,并演化为当代全球绿色浪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际性组织高度重视

20世纪50年代之前,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只有6个,目前已签署了180多个,其中20多个含有贸易条款。这些成就的获得,得力于联合国、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推动。为了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WTO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直属总理事会。其主要职责是监测国际贸易及环境手段,协调贸易和环境的关系,探索全球环保—贸易—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的最佳模式。WTO充分发挥“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作用,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多次召开“关于贸易、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讨会”,对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WTO高度重视环保问题,环保问题将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也是WTO未来深入谈判的重要内容。

(二)政府组织大力推动

在许多国家,特别在发达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只是生态环境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在选择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时,选民往往以该党的生态理念、环保政策为重要考量标准。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国家的政府积极推动环境立法,实施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制定绿色贸易壁垒。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绿色消费、废物绿色回收处理的法律法规。

(三)民众环保意识提高

随着环境污染在全球蔓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问题并非与己无关,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直接或间接威胁到每个人的健康,因此,拒绝污染、远离污染的强烈愿望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浪潮随之兴起。

(四)ISO14000系列标准的颁布、实施与推广

由于许多国家的环境管理标准是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的,在跨境使用时常易引发纠纷与摩擦。这点在国际贸易领域体现尤甚。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统一全球环境管理标准,缓解、消除由此引发的纠纷与摩擦,1997年实施了国际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包含环境管理系统、环境考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估、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广泛领域。全球环境管理标准的统一与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性环保运动的深化。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着手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绿色贸易壁垒的新趋势

(一)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标准日趋复杂和严格

为保护环境、保障消费者利益,当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这一方面能够使全球生产者有统一标准可循,另一方面也能够督促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过程,但标准再向前迈一步就成了壁垒。

2001年底,欧盟国家对进口茶叶实行了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检测项目增加到了134个。部分农药允许的残留含量甚至是原有标准的1/100到1/200。在欧盟的最新检测标准中,两种毒性相近的同一类农药检测指标相差了250倍,由日本和中国生产的农药被实施严格的标准,而对欧盟自己生产的农药,标准则宽松得多。由此可见,保护消费者并不是制定该标准的惟一目的。与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不同,高关税会降低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不会把产品完全拒之门外;而这种绿色壁垒则使外国商品很难立刻适应,不能达标的商品根本不能进入,从而达到了完全阻碍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目的。

像这样的标准实际上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也背离了国际组织制定相关规定的本意,因此近些年来,世界贸易组织也为限制绿色壁垒作出了种种努力。在世贸组织多边规则中有两个重要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这两个协议规定,各缔约方必须在不违反自由贸易、在不对贸易造成障碍的条件下,才能够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凡是有国际标准的,就不要再采取别的标准;如果有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的,则鼓励所有缔约方向此标准靠拢;鼓励缔约方参与制定新的标准,使某一标准能够被较多缔约方接受。但是世贸组织的这一规定在具体条文上留下了较大的解释空间,例如规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科学依据就可以采取保护措施,这个“科学依据”既可以是进口国的,也可以是出口国的,并且保护措施可以定在高于国际标准的水平上。因此发达国家往往出于利益的考虑,从中钻空子,采用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手段。

(二)保护方式更具隐蔽性

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的分歧,不易产生贸易摩擦,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绿色壁垒具有法律上的隐蔽性。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近几十年来逐渐建立起以环保公约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国际上通过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约多达150多个,其中关于产品标准的严格规定和限制就成为实施绿色壁垒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具有实施的隐蔽性。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并不会对产品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往往还打着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名义,所以消费者对这种限制不但不讨厌,反而乐于接受。而且这种标准十分复杂,一般是进口国的生产者能够达到的,但往往使出口国生产商难于掌握和应对。

由于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关资料显示,绿色壁垒给中国对外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各种贸易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

(三)实施效果更具歧视性

有些国家根据在贸易过程中掌握的对方实际情况,不断更换检验标准和检验设备,通过制定更高的标准来达到抑制进口的目的,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严重扭曲了国民待遇原则。

(四)保护范围更加广泛

绿色壁垒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有关环节上的中间产品以及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不仅对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产品从生产前的状况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绿色壁垒影响非常大,已经扩展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因其标准繁多、苛刻、多变、有较大的争议性,从而给经济后进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本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我国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加强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深入研究

商务部、贸促会、行业协会和相关学术机构,要全面搜集、整理、分析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特别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资料,并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对国际环保公约、国际贸易协议条款的研究中,要充分挖掘某些公约、协议条款内针对发展中国家国情而附加的免受发达国家贸易歧视的保障条款,建立绿色贸易壁垒资料库,细化主要出口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具体出口商品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二)积极推广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性工作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14000认证已经成为打破国际绿色壁垒、进入欧美市场的准入证,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可以节能降耗、优化成本、满足政府法律要求,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ISO14000已经成为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环境整体水平上升。

目前,环境标志产品还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通过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可以增强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有效性,使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模式以国际标准为标准,调整和修改我国某些不合时宜的外贸政策法规、环保政策法规,使其适应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并充分体现我国要履行的国际环保公约的义务,综合考量贸易活动中环境影响、环境成本内部化等问题。外贸发展模式要从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要从环保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来更新生产设备,改良工艺技术,强调污染预防、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与控制,最大限度地改善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废弃回收对环境的影响和对消费者的危害。要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鼓励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的发展,促使企业以国际标准为标准,提高产品环保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绿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

参考文献:

1.郭琳,刘道辰.突破绿色壁垒方略—国际贸易中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商业,2008(17)

2.黄爱双.对绿色壁垒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

3.汪国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1)

4.夏英祝,祖书君.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农业经济问题,2004(1)

5.周中林.绿色壁垒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深究体育舞蹈的价值 下一篇:公司周年庆领导致辞